摘要:建筑施工存在荷载分布不科学、温度控制不当、钢筋腐蚀等问题,混凝土施工质量将受到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较好服务于建筑工程建设,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引言
为适应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现状,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发展迅速,混凝土质量的受关注程度也随之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常用措施,并结合实例深入探讨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同类工程带来启发。
1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常用措施
1.1施工浇筑的质量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属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该环节需严格遵循施工流程,避免新浇筑混凝土冷缝等问题出现。具体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浇筑层的间隔时间控制,避免混凝土弹性模量急速变化情况出现,否则混凝土裂缝将出现于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考虑到混凝土浇筑后的散热需求,如施工在夏季等高温天气下开展,混凝土表面覆膜需在其温度下降至一定水平后进行,混凝土模板拆除后的养护则需要严格结合试块抗压强度报告指导开展。此外,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施工顺序模板拆除顺序也需要严格遵循,同时需避免混凝土棱角、表面受到损伤的问题出现。
1.2控制施工温度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热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骨料配置比例影响,为控制水化热避免裂缝等质量问题出现,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可添加适当的较干或较硬混凝土,也可以针对性应用引气剂、塑化剂,混凝土性质可由此得以改善,混凝土凝固受到的水化热影响也能够随之降低。在拌和混凝土的过程中,可采用适当添加冷却碎石料、冰水的方式,凝固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可控制在一定区间,凝固过程中混凝土温度不均匀问题也可随之规避,否则内部应力不均的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如施工面临的环境温度过高,混凝土结构温度可采用洒水降温的养护方式进行控制,混凝土内部热量可由此更好散发。
1.3确保设计质量
对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来说,设计成果质量带来的影响较为深远,混凝土结构本身性能、其他环节施工均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应阅读和审核设计成果,深入了解建筑工程各部分施工工艺要求,以及对混凝土、钢筋材料的具体要求,结构应力设计参数合理性、相关技术标准和设计需求的满足情况同样不容忽视,由此即可避免荷载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
1.4检查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查,以此保证混凝土、钢筋、各类添加剂的质量能够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等问题可由此规避。还应做好对混凝土拌和情况的检查,避免拌和不均引发的结构受力不均问题出现,如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针对性的坍落度相关检测也不容忽视。一般情况下应保证出站前和交货地点的混凝土坍落度变化控制在20mm范围内,严格基于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的现场试验开展也不容忽视,以此采用标准抗压强度模具和标准抗渗透强度模具进行混凝土试模,完成试块制备,配合标准养护方式测试混凝土强度,即可针对性完成抗渗性能标记,更好服务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如何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2.2管理施工过程
为更好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工程将混凝土施工分为三个环节,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事前管理需围绕流水段划分和公共准备展开,事中管理涉及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事后管理包括养护和拆模。事前管理要求质检员和技术员深入掌握施工细节,包括操作规程、混凝土配合比,做好记录工作,基于现场建立的试验室及标养室开展质量检验工作,同时为动态化的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支持。基于设计要求,需重点关注混凝土工程的水胶比、碱集料反应、氯离子含量,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出厂合格证、碱含量计算书提供也不容忽视;事中控制需保证混凝土搅拌时间最短为45s,严格遵循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混凝土加料计量器具需定期进行校验。需基于运距短、生产能力强、搅拌设备及工艺先进程度优选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离析现象的预防、混凝土罐车的合理配置、运输车辆密度调整也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混凝土浇筑需关注浇筑前准备、浇筑要点把握、裂缝处理,如开展模板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加强对已成型的混凝土保护,做好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事后管理需保证混凝土连续养护时间最短为14d,基于覆盖塑料布保护的冬季混凝土施工也不容忽视。还应关注混凝土试块制作工作,需分别围绕普通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展开,以此开展坍落度测试,即可更好服务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3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建设的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体系由五方面内容组成,包括人员管理、管理制度、机械及材料管理、方法工艺管理、环境管理。人员管理明确了组织管理结构与各职位职责内容,劳动力安排、相关的人员培训、监督与奖惩机制也得以明确;管理制度由质量竞赛制度、例会讲评制度、质量否决制度、质量否决制度、质量奖惩制度、质量追根制度、质量会诊制度、样板引导制度、质量教育制度组成,以质量否决制度为例,需对混凝土施工不合格部位进行批评并要求其整改,返工和整改必须立即进行;机械及材料管理主要涉及机具准备,以及商品混凝土性能要求、资料要求、进场验收。以商品混凝土的进场验收为例,进场验收工作应由项目部施工员负责,具体工作包括小票内容核对、外观质量观察、小票分析表填写等内容,如发现商品混凝土存在坍落度过小或过大、搅拌不均、粘罐、初凝、分层、离析等现象,应拒收该车的商品混凝土。此外,如施工过程中同时采用普通混凝土与防水混凝土,还需要做到专车专供并贴上相应标识,方法工艺管理基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及工程实际展开,由此明确了每个部位的标准要求,如轴线位置、截面尺寸、标高、电梯井筒相关的允许偏差。为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出现,方法工艺管理还明确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要求,即160mm左右,同时规定混凝土振捣过程不得出现过分集中的砂浆、底板物料需分散堆放,环境管理明确了雨季施工要求和冬季施工要求,如混凝土浇筑不得在大雨或暴雨天气进行、需准备足够多的雨布用于遮雨、冬季施工需及时清理施工面冰雪和污垢、分层浇筑需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等。
2.4控制配比
根据工程的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骨料、水泥以及搅拌用水等,然后将这些原材料进行合理的搅拌,这时需要注意原材料之间的配比,这样就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以及韧性。可以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稳定性以及抗裂性对施工过程中的需求进行具体的调整,这样可以使混凝土发挥出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体系、施工过程管理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混凝土质量控制路径。为更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基于BIM的施工技术交底、各类新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把握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胡梅华.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第11期
[2]谢丽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述[J].建材与装饰,2018,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