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型会展中心配套景观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比较特殊的部分,强调会展建筑空间、功能与室外景观的融合。本文以南京空港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展馆室外景观设计为例,研究在大型会展建筑空间形态中,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激活会展发展与城市生活一体化,满足会展功能要求,提高会展场地的利用率,强调可持续的生态理念与人性化空间体验。
关键词:会展中心、景观设计、公共景观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结构的加速升级和演进,会展业已经成为衡量城市活力、开放度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然而单一会展中心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使用及精神生活的需求,会展中心建筑外部景观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整个会展活动的品质。当代大型会展中心建筑必须结合其外部景观设计,合理解决好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空间融合以及设施配备等多项要素,打造高效、专业、人性、复合、可持续的会展景观。
一、目前我国大型会展中心建筑外部景观存在的问题
作者对广州、深圳、杭州、上海、南京等这几个会展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对我国大型会展中心建筑外部景观现状总结如下:
1、会展建筑外部景观内容单调、使用率低
除了处于城市中心地段的会展中心建筑之外,部分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会展中心使用率较低。同时大部分的外部空间作为停车、货运等功能空间考虑,仅在边角处位置点缀一些绿化,绿量严重不足。
2、会展建筑外部景观空间关系混乱,功能及流线划分不明确
部分会展建筑外部景观设计与城市整体风貌及建筑内部空间割裂,大尺度的广场和草坪无人所用变成了消极空间。同时,由于用地限制及设计考虑不足,部分会展中心外部交通流线设置不合理,使会展活动的安全性及效率性大大降低。
3、忽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一些会展建筑外部景观缺乏必要的活动空间与休憩、交流的场所,针对使用者的服务设施如休憩座凳、遮阳空间、室外标识标牌、零售商业及无障碍设施也严重缺失,导致使用不便,从而进一步影响会展中心的影响力及活力。
4、设计风格雷同,缺乏辨识度
目前大部分会展建筑外部景观设计风格相近,既不能唤起当地居民的共同认知,也无法使外来参展者感受领略城市风情。
二、大型会展中心建筑外部景观设计策略
1、融于城市公共空间
大型会展中心建筑作为所在片区内重要的公共建筑,其外部景观设计风格应与建筑立面及城市整体风貌相统一。同时会展建筑外部景观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考虑连接,增加人群自由活动的可能性,为周边市民提供景观休闲和游憩的空间。
2、功能性与安全性并重
会展建筑由于本身功能要求,其外部景观也相应承担了许多延展功能,如交通、货运、集散、安检、展览等。大型会展中心建筑的外部景观设计应在合理有序布置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强调空间的安全性,吸引人群逗留。
3、以人为本,满足使用者需求
充分考虑使用者需求,利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营造灵活多变的室外景观空间,同时通过合理布置室外服务设施,,提升使用者在会展建筑外部景观空间中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提高使用效率。
4、强调辨识度与地域特色
会展建筑外部景观设计应深入挖掘城市的人文历史脉络,强调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使周边居民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唤起对场地共同的认知,同时使外来参展者加深景观印象,感受人文魅力。
三、南京空港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展馆室外景观设计
1、独特的区位优势
南京空港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展馆位于南京空港会展小镇,定位为“中国展城融合典范,会展+特色小镇全国标杆”。小镇规划面积3.49平方公里,核心区内规划涵盖展览、会议、酒店、商业在内的会展综合体;依托区域天然生态湖景,将以“会展+”理念进行规划,打造“三生融合”的小镇风貌。
2、有序的空间组织
南京空港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展馆室外景观面积约3.25万平方米,4个展馆建筑呈东西向排列,为保证布展、开展活动彼此相对独立,将场地北侧设计为货运交通与卸货区,场地南侧则为入口集散区、参展人群步行交通区及室外休闲展示区,满足会展运营需求。场地东南角的主要入口广场在设计上并未与城市公共空间割裂,在办展期间可作为承担集散、安检功能的入口广场,在非办展期间可通过电动段滑门控制作为面向公共使用的景观活动广场。
3、高效的交通流线
本案景观设计在南京空港会展小镇交通专项规划设计成果的基础上,对场地内部的交通组织进行了合理优化。为了在有限的场地空间内满足会展布展、撤展的运营需求,结合功能分区布置,场地内在展馆建筑北侧设置了交通管制设施,使布展、撤展与开展活动的交通流线能够彼此独立,大大提高了会展中心的使用效率。同时为满足货车、小汽车通行要求,场地内以无高差设计为主,铺装材料主要采取耐用易维护的沥青及混凝土铺装。
4、舒适的景观体验
由于项目场地空间有限,在南京空港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展馆室外景观设计中多以弹性多功能空间作为设计手法,利用有限场地为使用者带来灵活多变的景观体验。位于2、3#展馆之间的交通空间,北侧区域在展会期间通过交通管控禁止货车通行,被设计为共享的室外休憩区。草坪室外展场区中预留了水电接入,为后期零售商业及举办活动提供了可能。
5、独特的文化内涵
南京空港会展小镇立足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结合片区内智能制造产业的飞速发展,在本案景观设计中利用会展、航空、智能制造等元素,融合在室外景观家具、标识系统等专项设计中,烘托场地景观主题。
6、可持续的生态模式
受会展中心建筑功能要求的限制,其外部景观硬质铺装比例较大。本案景观设计利用入口处景观绿地及草坪室外展场两个区域,采用雨水花园技术对雨水进行回用,也是实现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结语及展望
在这个蓬勃发展时代,大型会展中心建筑外部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城市公共空间而独立存在,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会展建筑功能需求而忽视使用者的感受,其关键在于统筹城市风貌、建筑功能、景观效果、使用体验等方面,最终打造一个能够展示城市形象、满足高效会展物流系统需求的专业、复合、人性、可持续的会展景观。唯有从大型会展中心建筑的统一性出发来研究其外部景观的功能及变化,才能形成完善的设计成果。
参考文献
[1] 克莱门斯·库施.会展建筑设计与建造手册[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2] 凯瑟琳?沃德?汤普森,彭妮?特拉夫罗.开放空间——人性化空间[M].章建明,黄丽玲,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妮古拉?加莫里?城市开放空间设计[M].张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周振宇.当代会展建筑发展趋势暨我国会展建筑发展探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 芦原信义.外部空间设计.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6] 封雪.城市综合体的可持续景观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1
[7]毛慧.会展建筑外环境设计初探. [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