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发展水利水电事业,正是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水利水电工程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这项工程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且具有多因素、多阶段、多层次等特点。此外,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类也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质量,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自然生态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改善对策
1导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兴建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对于促进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如此,水利水电工程还还优化了我国的能源利用途径,使其更加绿色环保。水电能源相比较于传统的煤炭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因此我国大力兴建水利水电工程,以期为人民提供优质的能源保证。但是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不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改变河流的生态环境,进而降低当地水生生物的物种数量,因为在建设过程中会改变河流本来的流经地点,对河道进行重新改造。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仅影响河流本身,也会影响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降低周边的环境多样性,因为河流的原本生态系统由于施工在原生态河道之上而被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发展不能连续。
2.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时候,通常要搬运建材如混凝土、砂石等,它们在工程附近堆积,也会对河流周围的陆地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人可能不经意间破坏当地的植物;在工地周围搭建的临时建筑,会浪费土地资源并破坏周围植物,导致水土流失。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会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当地动植物生长,由于施工导致周边的土壤长期处于地下水位过高的状态下而使土壤沼泽化,并且导致土地盐碱化,植物和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2.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到时地表盐分过高形成盐碱地,植物本部土壤渗透压过高,使根部脱水导致植物死亡;施工会使土地变成沼泽地,导致植物根部缺氧,进而引起植物死亡;水库大量蓄水后会浸没周边土地,使土壤中氧气含量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植物生长受到影响。
2.4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导致水库周围降雨量下降。因为在兴修水利工程时,会使大量陆地变成水库,地表空气湿度增加,因此降雨量就会增加。修建的水库中储藏水量很大,在太阳照射下,水分蒸发,蒸发的水汽聚集,湿润周围的空气,水库周围的降雨量就会增加。
2.5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导致河流中泥沙堆积,影响河流的流动,使河水滞留。在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会因为在水库中滞留对航运产生影响,产生的主要影响主要有四个:一是水库储备水后,蒸发的水增多,水雾增加,影响航行视线;二是水库水温过高或者过低,导致水质降低,水体容易被污染;第三是航行船只通过水库需要过闸,对航行速度有影响。
3改善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建议
3.1大力发展堤防生态技术
如今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它带来的巨大效益的同时也逐渐发现: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修护受损河道的生态体系刻不容缓。近几年来各个地区都在采取各种方式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的实施。到当前阶段的这些建设方案,无论在实施的可行性还是去的成效上都不尽人意,因此我们更应该钻研探索新型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科学规范地整治河流。
3.2加强生态化建设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时,应该充分做好前期调查。提前调查当地的生态情况,重视河流上游、下游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提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效益评估,应当充分分析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以求最大程度上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达到我们最初想要实现的目标[7]。因此在设计实施方案的时候,要进行必要的生态系统情况调查,重点放在生物群落方面,正确认识生物群落与水利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3.3明确防洪工程发展的原则
防洪工程的发展在改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明确知道并掌握防洪方法。在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应该着重调查河流周围的动植物种类、生态系统组成和当前情况等,进行土壤和水质监测,了解周边生物群落的情况。在实施方案时,要把水电工程周围水域的生态环境完整作为前提,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提前了解中央和地方公布的相关政策,根据新发布的环境指标进行改进方案的实施。
3.4进行岸坡防护
设计岸坡防护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岸坡设计时,应该充分注意水陆交界地带,因为水陆交错地带对生态系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地带集中了许多植物生长,动物栖息地和迁徙的必经之处,是动植物生长和改变的枢纽。因此,设计岸坡防护对于解决生态问题至关作用,我们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该基于生态和谐的理念,不能只追经济利益,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5确保河流形态的多样化
河流的形态是生物多样性的条件。因为河流的形状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所以除了旧的建造技术外,更多更好的建造技术将会被应用。只有这样,我们的安全文明施工才会日益完善,我们的施工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我们的工程质量才会有质的飞跃。[9]除项目施工要求外,还应增加以下内容:在设计施工阶段,尽量保留原有的河堤等原有地貌,保留原有的河道弯曲、急流及急流环境。要尽可能地拓宽河道,处理好防洪、生态和土地开发的关系。生态保护技术应与当地材料相结合,为当地植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当地河流形态的多样化。[10]
结束语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它具有两面性,水电作为新能源改变了我们的能源使用方式,但是在工程建设是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应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寻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小。在水利建设进行中,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不可预计的,但是总是会有解决方式。衡量水利工程建设成败的标准的标准是看这项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若因谁离开工程建设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很严重的破坏,那么这项工程建设决不能称得上成功。我们应该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遵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刻把环保理念记在心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证经济获益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1]王博为,郭培源.三峡库区资源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47—53.
[2]魏迪,谢旭 ,张治成等.自适应神经 一模糊推理系统在桥梁状态评估 中的应 用[J].浙 江大学学 报 (工学 版 ),2011,42(11):2015-2022.
[3]吴泽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