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均,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选择建设大量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边坡结构较高,在外力与降雨等因素影响下,易出现边坡失稳问题,给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性造成负面影响。挡土墙施工技术可提高边坡加固施工质量,避免水利工程出现边坡失稳。本文探析了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养护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水利工程;挡土墙施工;养护;技术要点
目前,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中选用了挡土墙施工技术以保证边坡稳固性。水利工程边坡是否稳固会影响水利工程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若发生事故将给社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1]。挡土墙施工不仅可提高边坡稳定性,同时其还具备排水、抽水等功效。挡土墙施工中,需依据实际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技术,以保证挡土墙施工质量、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稳定性。
1 挡土墙施工前期注意要点
1.1确定挡土墙施工级别
挡土墙施工前,需依据挡土墙施工级别制定施工设计方案。依据施工建设部位、水利工程内部功能、防洪要求、洪灾危险程度等施工项目所在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确定水利工程挡土墙施工级别。建设在防洪坝上的挡土墙,其主要功能是确保防洪坝防洪能力,因而对挡土墙强度要求比较高。挡水需求不同也会影响挡土墙施工级别。通常,挡土墙施工中可依据高级规定施工技术标准明确挡土墙施工等级(可适当提高挡土墙施工等级),以保证挡土墙施工等级高于普通挡土墙施工等级。依据挡土墙施工等级合理确定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以保证挡土墙施工质量。
1.2确定挡土墙形式
挡土墙施工中,仰斜、俯斜、垂直、阶梯式是常见施工形式。不同挡土墙形式具有不同特征与使用范围,因而施工前需合理选择挡土墙形式[2]。仰斜式挡土墙施工中,土方开挖施工便捷程度更高,挡土墙后填方施工难度较高,此方式大多用于护坡挡土墙施工;俯斜式挡土墙,挡土墙后填方施工难度较低,土方开挖施工难度较高,因而其主要用于陡峭地形下挡土墙施工;垂直式挡土墙施工难度在仰斜式挡土墙、俯斜式挡土墙之间,其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阶梯式挡土墙的截面呈现阶梯型状,施工中需采用分层开挖方法,阶梯式挡土墙适用于高度较高、施工不便的区域。
1.3准备施工材料
水利工程是由多种施工材料构成的,因而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需做好施工材料准备工作。施工前,需由专人依据设计要求、施工标准选择合适施工材料,确保施工材料符合施工要求。通常情况下,石料标准在2t/m3以上,严禁选用过于破碎、缝隙过于明显的石料。选择砂料时,需对水泥砂浆凝结时间、强度及裂缝等性能进行检测,确保砂石料与工程施工要求相符。施工材料进场前,需对其进行抽检,只有合格的施工材料才可入场、使用。
2 挡土墙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2.1基底施工技术要点
基底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加强对基底部位的检查,详细勘察土层性质,确定地层、地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拟定有针对性计划。施工人员需依据规定及规范,将表层开挖区域地表覆盖物清理干净,保证开挖区域干净、整洁,之后使用挖掘设备开挖土方。施工人员需严格依据施工设计图纸开展施工操作。在土方开挖深度与设计深度相近时,需采用人工开挖方式进行施工,在土方开挖深度达到设计标准时才可停止。施工过程中,为做好排水工作,需合理设置排水槽、集水坑等排水设施。地基情况不佳时,需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加固,以保证地基强度、地基稳定性符合施工要求。基底施工完毕后,施工企业、技术人员需加强对基底施工质量的检测,若其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需进行二次处理。只有基底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后,才可继续施工。
2.2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施工质量将受模板安装质量影响,因而模板施工过程中,需注意:为保证挡土墙施工质量,需合理设计模板,科学确定模板规格、模板尺寸、模板数量等。模板设计完毕后,需依据设计要求制作模板,通常是由工程负责预制单位将制作好的模板运输至施工现场,由施工人员现场组装[3]。基于可持续发展、环保原则引导下,需尽量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作为模板。部分挡土墙施工规格一致,因而可使用之前的模板。模板组装过程中,需利用螺栓固定模板,将模板间距控制在80厘米,使用模板支撑木枋,以免模板组装完毕后出现倾斜、错位等问题影响施工质量。模板组装完毕后,由专人对模板组装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模板连接稳定性。
2.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
为保证挡土墙结构稳定性,通常水利工程施工中会使用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施工人员需依据挡土墙实际走向合理设置钢筋,将钢筋预埋在墙体内部,之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需依据设计方案、施工标准科学拌制混凝土,检测混凝土实际温度,严禁在超温情况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方式,混凝土浇筑基础面施工完毕后,需采用分层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下层混凝土凝固之后,才可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浇筑中,需利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振捣,以免混凝土中存在气泡影响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人员需重点观察混凝土是否存在泌水情况,以保证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进行质量检测工作,若发现质量与施工设计要求不符,需进行返工,以免影响挡土墙施工质量。
3 挡土墙施工养护技术要点
3.1混凝土拆模、养护要点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对其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采取如洒水等养护措施养护混凝土。在高温、干燥天气,需增加洒水养护次数,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通常,混凝土养护时间需控制在7天以上。在寒冷天气,需采用覆盖毡布等养护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处理,以免混凝土解耦股内外温差过大影响混凝土质量。待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后,才可拆除模板。混凝土侧模板拆除需在混凝土施工完毕24小时后进行。施工人员需依据设计顺序拆除模板,针对安装有支架支护的部分,需先拆除支架支护,之后才可拆除模板。模板拆除过程中,严禁采用暴力式、破坏式拆除方法,以免影响混凝土挡土墙质量。模板拆除后需对其进行维修、养护,将其分类保存,以保证模板可循环使用。
3.2其他施工养护技术要点
在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下,混凝土挡土墙可能出现结构伸缩、沉降等问题。为免结构伸缩、沉降等情况影响挡土墙质量及使用性能,通常在施工前预留设伸缩缝、沉降缝。施工中,需使用模板、泡沫板等填充伸缩缝、沉降缝,完毕后将其取出,利用沥青麻丝填充。另外,需科学设置排水系统,以免地下水、地表水影响挡土墙质量。水利工程建设完毕后,需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维护,若发现挡土墙结构损坏需及时进行维修,以保证水利工程稳定运行。
4 结语
在水利工程逐渐增多的同时,多种新技术、新材料在水利施工中得到应用。挡土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可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为保证挡土墙施工质量,我们需由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养护阶段等着手进行全面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凯彬.浅谈水利工程中挡土墙的设计应用[J].四川水泥,2018,No.258(02):108.
[2]张程,李辉.水利工程挡土墙施工新技术的分析[J].名城绘,2019(8):493-493.
[3]付永春,戴宏宇.水利施工中挡土墙施工技术要点[J].珠江水运,2018,000(00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