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崔伶伶
[导读]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节奏不断加速的背景下,社会各界繁荣发展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节奏不断加速的背景下,社会各界繁荣发展,虽然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但与此同时所暴露出的能源危机、污染问题却逐渐严重,为了缓解社会现状,必须积极推动节能环保理念深度融入社会各界,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因此作为民用建筑能源消耗的重点区域,暖通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必须加速转变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本文针对新型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节能技术;民用建筑;暖通设计
        引言:暖通工程的建设,能够对民用建筑内部温度、空气质量予以调节,从而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民用建筑当中的暖通工程能源消耗严重,占据建筑整体的半数以上,因此为了改善现状,为缓解能源危机问题提供助力,需要在暖通工程设计工作当中加强对于节能技术的应用,在保障工程整体质量和功能健全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与损失。
一、当前民用建筑暖通工程存在的问题
(一)对暖通工程的认知不足
        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功能除却保障室内温度均衡稳定外,更加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生存空间,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社会各界对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认知相对较为局限片面,衡量指标也多体现在温度方面,认为在冬季时节,空调系统所释放的热能越高越好,而夏季时节,空调系统则是制冷效果越冷越好,但空调系统的舒适度评价重点,却是在于对环境中冷热的适度性,因此由于公众的认知偏差,导致空调系统的使用过度,能源消耗不断增加,造成浪费情况发生,并且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人们对于外界温度的适应能力不断下降,自身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影响。
(二)设计计算方面
        暖通工程的设计工作开展当中,空气处理设备的能力、供暖与空调冷、热源容量、输送管道尺寸是以冷热负荷为主要标准,因此有关冷热负荷的数据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在暖通工程设计工作的具体开展当中,设计人员普遍存在着工作意识不足的问题,在对冷热负荷等数据的处理当中,盲目利用设计手册当中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确定施工图设计阶段空调与供暖冷、热负荷,导致设计方案与工程实际之间脱节,造成冷热源设备装机容量偏大、水泵配置偏大、管道规格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等问题发生,影响工程施工成本的同时,更加导致暖通空调系统工作期间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其次,设计人员在对于室外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方面过于保守,加之业主对于室内温度标准的要求逐步提高,都导致在计算冷热负荷时,设计计算温度取值偏高,因此在暖通系统的使用期间,能耗量不断增加,就相关数据表明,在夏季时节,室内计算温度如果能够升高一摄氏度,暖通系统工作的能耗就可以节约一成左右,而冬季时节,室内计算温度每降低一摄氏度,能耗也可减少一成左右。
(三)系统运行管理问题
        在暖通工程使用阶段当中,运行管理工作除却能够保障各项设备稳定运行,以及暖通系统整体质量外,更加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系统的运行模式予以调节,才能实现节能效果,但就现状而言,由于一些大型建筑工程当中缺乏监控和分析功能,导致暖通系统的调节控制效率不高,还有部分建筑并未进行节能改造,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其次,即便一些建筑当中已经进行节能改造,而由于对暖通系统进行调试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并不明显,因而一些能源服务公司的工作开展应付了事,而无法达到能源节约最大化的效果。此外,影响暖通工程节约能源指数的因素,还包括有使用不当、技术瓶颈以及管理措施缺乏针对性等方面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切实保障暖通系统的节能效果,必须从设计环节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的研发创新入手,加之在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配合等方面协同努力。


二、新型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应用
(一)热泵技术应用
        热泵技术是民用建筑内部温度调节的核心,能够确保建筑内部处于温暖舒适的状态下,提高使用者对于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热泵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将大气、地表水和地热等在自然界中储存的低温度热能作为热源,利用压缩机将这些热源中含有的低温热能转换成为高温热能,以便于调节室内环境,热泵技术的应用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热泵技术能够持续不断的对低温热能进行吸收处理,因此对于建筑温度的调节功能具有长期性。2、热泵技术是当前在民用建筑当中节能效果最好的能源供给设备,其功能具有明显优势。3、热泵技术既可以供给热能又能够结合实际需求,通过有效转化为建筑提供制冷效果,因此其应用效果较为全面。综合来看,热泵技术在节能方面所表现的技术优势,应当在民用建筑暖通设计当中予以高度重视并普及应用,在设计工作开展当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工程位置,了解当地气候条件,综合考量热泵技术的应用形式,切实保障建筑内部环境质量,促进建筑工程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排风余热回收技术
        通常来看,在夏季时节当中,建筑内部空调排风温度较低,而室外新风温度和室内相比较高,想要实现对于新风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则可以利用排风余热回收技术。排风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冬季和夏季分别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选择显热回收型和全热回收型进行操作,才能实现良好的效果,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排风余热回收技术在社会各界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体现在中央空调系统当中,除却具有节能方面的优势外,更加可以净化室内空气环境,因此加强该技术的普及应用,也是当前时代的大势所趋。
(三)变流量技术
        暖通工程在设计工作开展当中,通常需要考虑最不利的天气条件,而在暖通空调系统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天气条件的时时变化,实际的冷热负荷也随之变化,且一般相比于设计情况其负荷值较小。针对于这种情况来说,如果能够对系统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流量满足多种变化的负荷需求,则能够在保障整体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四)蓄能空调技术
        蓄能空调技术是当前暖通工程设计当中常用技术手段之一,虽然在应用当中无法直接实现节能效果,但却可以实现调节电力生产规模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具体来说,蓄能空调技术在其应用期间,可以均衡峰谷时期的用电情况,降低电力生产规模,对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南方地区温度相对较高,因此由于暖通系统所造成的能源消耗比重不断增加,通过蓄能空调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利用峰谷电价差异可以为使用者节省运行费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用电量紧张的问题。
(五)蒸发式冷凝技术
        蒸发冷凝技术将冷却塔和冷凝器的功能相融合,利用喷淋装置将循环水喷 洒至冷凝盘管,在盘管表面形成水膜,通过相变换热将系统热量有效排出。相比于传统的冷凝器,其制冷效率显著提高,可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此外,相比于常规的水冷式冷凝器,采用蒸发式冷凝器可取消冷却塔的设置,避免由于冷却水的飘散所造成的卫生污染以及冷却水损失,同时相对于利用水冷式冷凝器的空调系统仅能夏季制冷,冬季制热需另设热源,采用蒸发冷凝器的空调系统可兼顾冬季制热。蒸发冷凝技术在节能、节水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经济环保性,其推广使用也将为缺水地区的空调系统设计提供更多选择。
结语:利用新技术对民用建筑暖通工程进行设计施工,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建筑整体节能效果,更加有助于促进工程事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具体工作开展当中,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必须应当加强重视程度,转变原有工作理念与方式。
参考文献:
[1]尤一群. 新型节能技术及材料在民用建筑暖通设计中的运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31).
[2]韩丹. 新型节能技术及材料在民用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J]. 房地产导刊, 2014, 000(024):281-281.
[3]王峰. 新型节能技术及材料在民用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J]. 科学与财富, 2015(34期):149-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