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路基施工有效提升了道路的稳定性能,提升了道路的安全运行。但受到管理人员的忽略,技术水平不高以及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的影响,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漏洞,影响到道路运输。下面就对路基填筑技术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路基填筑技术
引言
在建设高速公路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比如路堤塌陷、边坡下滑、沿地基滑动等。这些质量问题通常是由于施工的不合理性,因此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从施工过程入手,并做好路基填筑的质量监理工作。
1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路基位置进行彻底清理。市政工程路基进行填筑施工过程中,先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强化对路基位置的清理,使其深度在30cm。包含对垃圾、腐蚀植物等的清理工作。完成此项工作以后,施工人员还要对土层进行碾压施工,提升路面的平整性。其次是强化测量与定位。路基填筑正式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对道路进行复检,并有效控制道路高程点。在此过程中,还要核实道路工程施工路段,将高程控制点进行标记,最后完成放样工作,还要测量路基填筑宽度,在测量时,做好标记,并在原来道路的基础上增加50cm。最后是 填筑施工通道建设。在市政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通道的顺畅性,坚持生态、节约原则,尽量连通主干道,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现场施工过程中,还要设置专用的通道,方便车辆的安全出入,减少运输成本。
2市政工程路基填筑施工技术研究
2.1对土方路堤开展的建设进行监理
影响土体强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内因有两个,土质和土的含水量。外因则是压实厚度和压实功能。而通过试验路段工作我们可以得知压实的一些功能参数,因此监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便是检查填料的土质以及分层的厚度和压实度,而最关键的一项就是压实度,填筑的质量将取决于此。对路基进行填方时,对土质的要求比较高,比如泥土不能含有杂质、不能够使用水饱合的湿土等。同时对于分层松铺厚度和压实厚度也有严格的要求,前者不能够超过30cm,后者不超过20cm。在进行压实度的检测时,监理人员需要层层递进,一层检测合格以后才能对下一层进行填筑,如果出现压实度不合格的情况,监理人员首先需要对填料进行检测,检测土质和水分情况是否符合规定,如果不合理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其达到最合理的状态,进而再进行压实。除此以外,由于不能对公路的每一处都进行压实检测,监理人员便可以以点带面进行检测,需要仔细检查填层的表面,如果出现“弹簧土”现象,就说明压实不符合相关规定,需要及时进行整改,进而保障路基的填筑质量。
2.2对桥涵等构筑物台背的建设进行监理
在进行填筑时,监理人员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将视涵洞两侧、桥台背后以及锥坡的分层与压实工作同时开展,特别是拱涵,如果进行单向填筑加载,就会导致拱圈和墙身出现破损和裂缝。除此以外,对桥涵等构筑物处进行填筑更加复杂,因为这些构筑物的活动空间有限,进行填筑的装置比较小,因此监理人员需要对压实度仔细进行核验,防止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2.3填筑材料的含水量控制
填筑材料内部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投入施工后又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此条件下导致水分超出合理范围,影响填筑施工质量。对此,为避免因填筑材料含水量不合理而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情况,需将水分比例控制为2%(具体视实际情况略微调整)。
对于含水量偏高的情况,填筑材料易受到水侵蚀作用,导致其性能大打折扣,路基失稳概率提高;对于含水量偏低的情况,此时填料过于干燥,经过压实处理后填料表面产生分层,不具备足够的硬度,并影响到路基整体承受能力,在行车荷载等因素作用下,公路寿命明显缩短。鉴于此,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填筑材料的含水量,将其稳定在合理范围内,不达标者不投入使用,确保公路的强度、耐久性都符合预期要求。
2.4填石路堤的质量控制
施工人员在开展填石路堤的施工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把石方的强度严格控制在15kPa左右,如果所使用的石方相对来说较大,那么施工人员就可以人工解石的方式对石方进行分解,只有在石方达到标准使用大小以后,施工人员才可以对其进行平铺。对于平铺这一工作环节来说,工作人员主要使用的方式就是分层平铺,同时对于平铺的厚度来说,工作人员一定要把其严格控制在30~40cm之间,而填料的直径就需要控制在石方的2/3左右。在具体的填筑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先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去确定填料路线。在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都是以从低到高等方式去对填料进行卸载,然后再利用推土机对其进行平整,如果有缝隙的存在,那么施工人员就需要以人工填料的方式对其进行填补,然后再分层开展后续的压实工作。
2.5石灰土良法
石灰土改良其实就是红粘土中的金属离子会和石灰中的钙离子进行反应时,会消耗土体中的水分,使得土壤的含水量降低,达到固化土体的目的,最后土体硬度大大提高,物理性能也得到较大的改善。针对分散性较大的土体可以将其和生石灰粉进行充分拌和。而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土体一般需要应用旋耕机等设备将土体和生石灰粉进行拌和,但实践证明拌和效果并不好,对此可以应用以下方法优化:在路基的填筑面上将红粘土分成若干土堆,然后将适量的生石灰块放置其内并添加适当的水、封口,保证生石灰彻底消解在土体中。生石灰消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的产生会消耗原有土体中的水分,使得原有土体的含水量大大降低,使其处于易于分解的状态。
2.6红粘土路基的包边
对于公路工程来说水的危害性较大,红粘土路基也是如此。即使在实际施工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红粘土路基的施工效果较好,但如果没有控制好水导致水分浸润到红粘土路基中,那么随着时间的延续路基也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形。和普通土壤相比红粘土亲水性更高,所以水分侵入红粘土路基的速度更快且排除难度较大,长此以往红粘土土体的强度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导致公路病害的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尽量选用透水性较小的低液限粘土作为包边材料,禁止运用低塑性土。合理控制包边土的厚度1.5m左右,并对其夯实后以避免坡面发生开裂导致地表水发生渗入。在开展分层填筑施工时首先应该完成包边土的摊铺,再进行红粘土的摊铺。这里需要格外注意,包边土的压实度必须符合相应的设计规定。针对高路堤需要应用土工格栅对边坡进行加固,旨在更好地约束红粘土的侧向膨胀。在分层摊铺土工格栅的过程中,注意对过湿的红粘土层一道进行填筑压实。控制土工格栅沿横断面的铺设宽度>2m,另外控制铺网垂直间距约为两层填土填筑压实厚度,应用U形钉对土工格栅反包坡面进行固定,同时种植草皮,通过覆盖草皮可以防止坡面开裂。
结语
综上,市政工程中,路基的稳定性对工程产生直接影响,而填筑技术是确保路基稳定的可靠保障。文章以某道路工程为例,先对准备工作进行了探究,然后对路项填筑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促进道路工程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向仕全.路基填筑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1):261-262.
[2]容林坤.关于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26):249-250.
[3]金晓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