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及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刘潇 马硕 杨勇
[导读] 建筑行业的发展首先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首先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其次,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影响着业主的基本利益,也决定着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要给予工程施工中关键技术以高度重视,通过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发展。本文将以施工关键技术的发展为背景,进一步深入探讨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1 引言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行业之一,建筑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颇深,并且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逐渐激烈, 所以不管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还是为了充分满足人们针对建筑越来越高的需求,建筑行业都需要积极地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这也是建筑行业长远发展的前提条件。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等等,并且无法正确使用先进的科学设备,以至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建筑企业在相关技术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施工技术的水平和效率。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复杂,相关建筑技术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越来越注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并且在许多施工环节中需要进行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并根据管理制度的实际情况完成建筑工作,从而有效保证建筑施工的适量,更好地促进建筑企业的有效发展。其次,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因为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进行质量管理,很容易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建筑企业和相关施工人员应该加强保证施工质量。
3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3.1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种混合型的施工技术,即将高强度等级的优质混凝土与强拉伸能力的钢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架构,本质上讲是借助混凝土的高抗压强度来弥补其在拉伸强度不足上的缺点,最终实现推迟受拉区混凝土开裂的目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相比,由于钢材和混凝土性能的提升,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渗漏性、强度、刚度、抗裂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特点。根据预应力施加阶段的不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方法可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前者是在混凝土灌注之前施加预应力,由于先张法常采用长台座固定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所以该方法也被称为长线法。后者则是直接在混凝土灌注的构建上施加预应力。
        3.2 节能施工
        节能化施工与其说是技术体系,其更像是一种施工的概念和理念,即将各种节能化的材料、设备或者软件系统应用到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中,从施工的不同领域实现节能效果。节能施工需要掌握科学管理、保护环境和控制成本三个主要原则。建筑资源(建材、燃料、涂料等)是组成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首先要从这些原材料的加工制造环节确保节能化,在质量达标的基础上控制原材料生产所消耗的资源量,其次,在施工中采用节能化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方案流程等,严格控制水电、建材等的消耗;最后,将节能化理念应用于建筑中,例如通过设计配电管理装置配置用电需求、合理选择公共用电灯具等。
        3.3 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施工要求和功能要求,会使用到各种形式的模板,在模板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模板进行设计,在设计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施工条件以及对模板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全面的勘察,最终确定模板的规格和尺寸。

在房屋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模板的使用涉及到非常多的技术参数,这些参数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结合施工需求,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所有模板的技术参数都确定之后,紧接着需要做的就是模板设计图的绘制,对模板的安装位置以及使用数量进行最终的确定。模板施工的设计工作完成之后,紧接着就是模板的安装施工,由于房屋建筑施工的楼层相对来说比较高,为了方便模板安装工作的开展,需要对模板进行吊装,但是吊装却会容易导致模板的损坏,因此要能够引起技术人员的重视,要能够在模板吊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下:(1)控制好模板吊装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与模板之间的接触力度;(2)在焊接时,为了避免焊接火花对模板造成损伤,需要在焊接位置处增加铁皮。在模板安装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模板的拆除,要制定详细的、规范的模板拆除流程。
        3.4 砂浆搅拌和砖石浇水技术
        目前,在我国多数建筑工程中,黏土砖是十分常见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主要优点便是有着较高的强度及稳定性。在黏土砖使用之前,必须利用浇水的方式提升砖体含水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砖体强度。通常情况下需要保证含水率在10%~15%,太高或太低都可能降低砖体强度。同时,砖石砌筑用到的砂浆也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及管理。针对砖石进行合理处理,可以适当提高砖石的砂浆黏度,把灰膏的偏差保持在4%左右或更低。除此之外,还要对水泥的精度进行管控,尽可能地降低水泥偏差。
4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4.1 融合化
        融合化即推动施工技术与其它行业中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的融合,但这种融合必须以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还要满足用户的基本利益诉求,所以在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就要体现出融合化的元素,例如可以将微型传感器融入到建筑材料中,通过传感器收集建筑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并将其与总控系统相连,用于动态监控建筑的安全性能;再如,利用人体皮肤的伤口自我愈合功能这一理念研发并应用新型的装饰材料,增强材料的可延续性,用于裂缝的自动修复,进而提升建筑的美观程度。
        4.2 节能化
        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建筑施工关键技术也必将向着节能化方向前进。所谓关键技术的节能化,即从技术本身和其服务对象两个角度来降低技术所依赖的资源消耗量,例如施工中所使用的大型机械化设备会消耗大量的燃油,未来需发展基于清洁能源的高功率机械化设备,减少燃油燃烧所排放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而对于技术服务对象的节能化发展,则需要从施工材料的改进、工艺技术的改进等方面入手。
5 结束语
        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并且加强对施工技术工作的管理。其次,应该科学设置安全管理防护措施,并且在一些比较危险的施工区域贴上安全标识,从而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尽量减少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应该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并且在建筑施工结束之后应该利用科学手段对各项工程进行严格的检查,从而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袁刚强.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145.
[2] 余尔.超高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发展[J].四川水泥,2018(11):177.
[3] 冯学勇.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控制关键点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216.
[4] 朱亿博.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3):93-94.
[5] 牛有婧.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控制关键点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3):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