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其对生活环境和娱乐设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景观园林施工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质量的关键,所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实现预计景观质量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景观园林;施工;养护;技术
一、景观园林绿化工程独有的特点
1.1景观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的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
植物是景观园林绿化工程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色相的乔木、灌木、地被、草皮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和季相变化,来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营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目的。植物是有生命的活体,就需要有其赖以生活的要素,比如生长空间、土壤、肥料、水分等。
1.2“三分种七分养”,种是短期的,养是长期的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种是短期的,一次性的,只有通过长期的精心养护管理,满足植物生长对空间、土壤、肥料、水分的合理需求,才能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否则,就难以达到景观环境的特殊要求和效果。这就决定了,景观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系统的养护计划和合理的人、财、物投入。
二、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
2.1立意鲜明、准确
设计时要把握准确而鲜明的中心思想,科学规划,使设计方案与区域环境相结合。准确定位项目的形式、功能和性质。满足"三个协调":植物载体的色彩、尺度、等与周围环境的相协调,整个城市绿地系统和周边的环境与园林绿地的相互协调,项目的设计和构景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
2.2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
现在这一阶段在使城市生态系统和谐的前提下使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确保,改善人居环境是园艺绿化的主要工作。设计的主要理念是林荫型绿化,使绿化范围不断扩展,不断发展垂直绿化,更加重视立体绿化,不断使绿地色彩增加,使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的格局得到构建。
2.3与当地生态条件相适应
绿化设计要考虑物候、地域特点、自然环境,融入当地历史文化,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园林。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群落和地形,尽可能保护和利用原有的微生物和动植物,引进的植被需适应当地景观和生态条件。
三、基于经济性与环保节能的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
3.1对绿化植物的给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的景观园林的绿化部分通常需要四季不间断的灌溉或喷淋给水,才能确保各类植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释放利于人体健康的氧气并通过根系净化土壤和水系,而且通过其各具特色的色彩和造型营造丰富的园林景观效果。因此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中的给水系统规划与设计非常重要,需要综合考虑水源、地上以及地下给水系统的布置以及园区植物的分部等因素。首先在对植物的根系进行补水的系统设计方面,如果园林景观地处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可以采用地下滴灌系统,而如果园区有丰富的自然水体则采用普通的自动灌溉系统或人工浇灌系统即可。其次对植物的叶面进行给水主要采用移动式喷淋设备从布置在园区地下的管线汲水,因此与地下灌溉系统可共用水源。
3.2根据工程的环境特点设计科学的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要想确保景观园林的绿色植被长期健康生长,设计必要的排水系统和设施同样必不可少。而在目前的园林设计当中,更多的考虑景观园林的环保节能效果,不仅追求从视觉效果上美化环境、从提升市民健康水平角度改善空气质量,还要追求园林景观的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净化和循环利用功能。
因此利用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来收集经过园林绿化植物根系净化的雨水,并用于在缺水季节补充绿化养护用水,是提升景观园林环保节能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地下建设雨水存储与处理装置,利用园区的天然坡度设计排水、集水通道,以明沟或暗渠的形式将雨水引人地下雨水处理系统。
3.3根据环境情况合理的规划绿植的移栽和养护
绿色植被的生长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为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和使其尽快达到园林的设计效果,应当在园林绿化施工设计中提前对植物的移栽时间、移栽过程中的养护以及移栽后的养护做好规划。尽量选择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的气候条件进行种植,并且根据其习性和环境的土质、湿度和温度等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植被得到足够的营养和避免病害的发生。
四、景观园林绿化养护要点
(1)灌溉施肥。对绿化苗木进行灌溉施肥,要考虑到树木的种类和栽种时间,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进行合理作业。河水、塘水和井水是比较适合树木灌溉的用水,最好在早晨或傍晚对树木叶面进行喷洒,降低水分蒸发;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保证树木良好生存环境;使用的有机肥要用水稀释,干旱天气施肥要和浇水结合起来。(2)锄草与松土。为了使植物更好地生长,减少土壤过于密实不透风,需定期松土,松土的同时清除周围杂草,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空间,在锄草过程中,小草可以使用工具铲除,但是需要注意保护植物根茎,长势较大的草需人工拔除,保持土壤营养成分不流失,满足幼苗生长需求。(3)病虫害管理。需要采取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的方法防治病虫害,比如,刺蛾是常见食叶类害虫,不仅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枯死,防治方法为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结合,在幼虫阶段,先使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溶液、80%敌敌畏乳油、60%辛硫磷乳油进行喷杀,然后喷洒青虫菌,使幼虫感病率达到90%以上,可以适当混入0.2%的中性洗衣粉,效果更佳。在病虫害防治管理中,重点在于防范,需要管理人员加强检查植物叶片、根系,及时发现病虫害,并处理。(4)整形修剪。绿化植物要通过一些人工的整形修剪,才能达到设计的艺术要求,这也是景观园林养护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常见的是对树木的修剪,通过修剪使树木达到有疏有密,错落相映的自然和谐。另外,一些经过修剪的造型也能增加园区景观的观赏性,增加美感。
五、根据不同植物的习性制定科学的养护措施
5.1对不同类型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大多没有对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状况进行细致分析,养护措施的制定相对缺乏针对性。因此首先在对园区的绿化带进行浇灌、施肥或处理病害时往往没有对不同类型植物采取特别的处理,从而导致有些植物无法得到最科学的养护而生长状况不理想。其次园区的环境温度湿度、土壤中植物所需的元素含量以及土壤的含水量等都会随时间变化,而这些因素是决定植物健康状况的关键,因此实施养护时应当充分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而不是看到植物明显缺水才浇灌或盲目的施肥。
5.2根据对植物生长状态的科学判断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
很多园林景观的植物都经过多年的人工培育,因此其生长习性与自然环境的植物相比更加复杂。而在对于这些相对较脆弱的植物进行养护时,应该对其生长状态做出科学的判断,基于对其习性的了解分析其不同阶段所需的重点养护措施,例如哪些季节需要更多给水、那个生长阶段应当防治病害等。
结语:
景观园林施工单位在传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施工的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景观园林工程的具体施工需求和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景观园林施工技术的水平。景观园林的施工技术的要点只有结合实践,才能够不断的进步和创新,才能够建设出更优质、更和谐和更生态的景观园林。
参考文献:
[1]陈云飞.综述园林水景工程施工中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17,23(9):46-47.
[2]王玉兰.景观园林工程施工关键点的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7(36):137-138.
[3]冯国华,陈福娣.浅究园林施工技术与管理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4(21):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