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发表时间:2020/7/1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6期   作者:程景科 李响
[导读]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武。一般都会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来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
        摘要: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武。一般都会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来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本文论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施工工艺,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梁柱节点;混凝土;框架
        一、构造柱在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
        在框架结构填充墙中设置的构造柱与在砌体结构中设置的构造柱的功能并不是完全相同,前者是为了增强墙体结构的整体性,保证填充墙与混凝土结构有着比较可靠的联系,遇到地震时使填充结构由脆性破坏变为延性破坏,吸收部分地震能量,满足“大震不倒”的防线标准;后者主要是为提高砌体结构或混合结构抵抗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从构造上来说,砌体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不仅增强了内外墙的结构整体性,而且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约束体系,大大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也提高了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框架结构中的构造柱增强了墙体结构房屋的整体作用,只是起到约束砌体结构与框架柱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内,协同受力。
        二、框架柱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及隐蔽验收一材料运输一搭设支模架一安装柱脚定位钢筋一柱模临时固定、检查、校正一安装角钢一安装柱箍、整体加固一柱脚处理一验收一柱子混凝土浇筑一柱头处理一梁钢筋绑扎一安装钢丝网隔断一板筋绑扎一钢筋隐蔽验收一梁板及柱头混凝土浇筑一混凝土养护。
        1.定位放线及隐蔽验收:顶板混凝土施工完后,依据轴线控制线将每根柱的边线及离柱边线200 mm的柱模板控制线用墨线弹好。检查柱主筋偏差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待柱钢筋、安装预埋完成并经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材料运输:将模板、木方、钢管、扣件、槽钢等材料吊运至现场。·
        3.搭设支模架:按照模板方案中各项参数要求搭设满堂脚手架。
        4.安装柱脚定位筋:在柱脚定位墨线内侧用104钻头打孔,深度50 mm左右,每边两个,插入100 mm长耷8 mm定位圆钢。
        5.柱模临时固定、检查、校正:模板按柱子大小,现场拼装成一面一片,两两对称,模板就位并临时固定后,根据两端柱模,拉通线检查、校正中间各柱。
        6.安装角钢:在柱模角部安装通长角钢,并用铁钉将角钢固定在模板上。
        7.安装柱箍、整体固定:以满堂架(梁板模支撑体系)为柱模的临时支撑,自上而下安装柱箍,再整体加固、校正柱模,最后用将柱角角钢用木楔塞紧顶牢。
        8.柱脚处理:框架柱模加固校正后,沿柱脚模外侧设条形层板与楼地面钉牢,以起到定位及防止漏浆的作用。
        9.验收:柱子模板及支撑体系加固.女子后,项目质检员、施工员和木工班长一起对柱头截面尺寸、垂直度、轴线位置、加固效果等进行全数检查验收,凡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必须经整改后重新验收,直至验收合格。
        10.柱子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因为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有利于框架柱混凝土的振捣。理想的混凝土运输方式是使用塔吊,若柱子在塔吊覆盖范围以外,也可使用输送泵进行浇筑。
        11.柱头处理:柱子混凝土浇筑完后,派专人将洒落在梁板模板上的混凝土渣子清理干净,柱头用抹子搓平后,用竹片将混凝土表面画成鱼鳞状纹路,以利于新老混凝土结合。
        12.梁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绑扎框架梁钢筋。
        13.安装钢丝网隔断:在梁钢筋骨架上安装钢丝网隔断,以防止梁板混凝土浇筑时有低标号混凝土流入到柱头内。
        14.板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绑扎好板筋。


        15.钢筋隐蔽验收:钢筋绑扎好后,首先进行内部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报验,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相关责任人参加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16.梁板及柱头混凝土浇筑:二者均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梁板混凝土采用输送泵泵送,柱头混凝土采用塔吊吊运,梁板混凝土与柱头混凝土浇筑应同步进行。
        17.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 h以内应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问不少于7 d。
        三、质量控制要点
        1.柱模加固。应对柱模支撑及加固体系进行专项检查以防止施工中出现胀模、错位、结构断面尺寸超差以及位置偏离等现象;
        2.柱脚处理。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柱脚漏浆,在浇筑柱体混凝土时应设专人对柱脚进行收平,并可通过在框架柱脚模外侧钉条形层板以防止因柱脚缝隙过大而漏浆;
        3.柱接头处理。为保证上下层柱体混凝土结合良好可在浇筑后的柱子上口外侧贴泡沫双面胶,并将上层柱外侧柱模与下层柱混凝土搭接长度在150-200mm范围内,并通过该措施可有效防止柱脚漏浆并可控制上下层柱接头无错槎;
        4.柱混凝土浇筑。应控制混凝土塌落度,避免混凝土坍落度过大而导致离析,并使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和漏浆现象,坍落度过小出现堵泵而影响混凝土连续浇筑,并增大其振捣难度,因此应设专人每小时进行一次坍落度测试,一般控制在120mm±30mm范围内;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按照柱混凝土同梁板混凝土分开浇筑的原则进行。
        四、构造柱的施工工法建议
        1.施工控制要点。根据规范要求,构造柱施工时应留设马牙槎,马牙槎宜先退后进,进退尺寸不小于60mm,高度为300mm左右。当设计无要求时,构造柱应设置在填充墙的转角处、T形交接处或端部;当墙长大于5m时,应间隔设置。砌筑时应使用线锤和皮数杆找水平及垂直,保证马牙槎砌筑整齐美观。
        2.构造柱钢筋安装。构造柱截面厚度宜于填充墙同厚度,纵向配筋满足设计要求。纵向钢筋顶部和底部应锚入框架梁或板中,并符合规范对锚固长度的要求。应准确测定构造纵筋位置,纵向钢筋不应小于,箍筋可采用,预埋插筋应位置准确,并采取可靠措施固定,保证在浇捣混凝土时不发生偏位。如果位置偏差过大,可采用后植筋法预埋构造柱纵筋。按照规范要求,砌体和混凝土构造柱之间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沿砌体全高设置,间距(拉结钢筋)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与构造柱之间以拉结筋连接,拉结筋按墙厚每120mm放置一根,120mm厚墙放置两根拉结筋。拉结筋埋于砌体的水平灰缝中,埋人每边墙的长度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ram,末端应作900弯钩。
        3.构造柱模板设置。与混凝土浇筑为保证构造柱混凝土在浇筑后不出现柱脚孔洞、蜂窝、麻面、露筋、跑浆等质量通病,就要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模板设置和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常见的构造柱模板设置方法是使用对拉螺栓同定两侧模板,对拉螺栓设置在两侧填充墙上,模板可以满封,柱端部一侧模板设置为喇叭式进料口,进料口应比构造柱高大约100mm,浇筑柱混凝土时应把进料口也满浇,拆模后将多余的混凝土凿掉即可,保证构造柱顶部混凝土与顶梁之间不留空隙。沿砌体马牙槎凹凸边缘贴上双面胶,使模板与砌体表面密封不漏浆,浇筑过程中使用小型插入式振动棒插入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
        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施工质量决定着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施工中应保证其轴线位置准确,混凝土浇筑密实、平整,方可保证框架柱施工质量,最终实现建筑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建.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2]吴征.超高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18.(6).
        [3]陈浩.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施工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8年第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