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城市的建筑中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广泛,其功能性极强,多功能的建筑在设计时,需要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合理布局。高层建筑在结构方面,为了满足特定的建筑功能,通常会设计结构转换层。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对结构转换层设计进行分析,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基于此,本文章对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研究
引言
高层建筑转换层主要位于不同功能楼层结构中间,起到不同楼层结构转换,传递力的作用,此转换结构构件即为转换层结构。近年来高层建筑向多用途方向发展,商业、办公、公寓等不同使用功能根据业主需求进行组合,随着其使用空间越来越趋于多样化,高层建筑转换层技术得以快速革新。转换层结构根据不同楼层结构形式进行特殊设计,在满足相关规范、计算的前提下达到不同功能楼层对使用空间的要求,其结构形式主要有梁式、板式、箱式、空腹桁架式及桁架式等。高层建筑结构的上部重力荷载较大,为了满足承载力需求,作为传力关键部位的转换层也通常会采用较大尺寸的结构,对其施工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
1转换层概述
建筑的每层平面使用功能并非完全相同,存在某楼层的上部、下部采用不同的结构类型的情况,建筑在该楼层进行结构上的转换,我们称此楼层为转换层。例如,很多高层建筑选择底层商用,上层住宅的设置方案。底层商用建筑的空间需求大,这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过渡时进行结构形式的转换处理,即设置转换层。转换层的结构形式有五种,分别是梁式、空腹桁架式、斜杆桁架式、箱形和板式。形式不同,用途亦有所区别。
2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期间所需遵循的原则
①在对竖向构件选取时,直接落地式是当下最为适宜的选择,在开展设计工作之时,应该尽量少运用竖向构件展开结构的转换,如果过多运用竖向构件,极有可能对竖向的刚度产生影响,最终会造成建筑物的抗压能力、抗震能力降低。②在对转换层的竖向部位选取过程中,应该确保较低的位置。③换层结构的选取应该多以鲜明的传力路径为主,确保工程的开展、转换层结构的作业施工效率更佳。
3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形式
3.1厚板转换层
利用厚板为转换构件,厚板转换层上下部竖向构件可不相互对应。此种形式厚板自重较大,抗震性能较差,故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非抗震设计与6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以上可采用厚板转换体系。
3.2板式转换层
板式转换层结构是在厚板组合转换下形成的一种转换层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为发挥板式转换层的功能,需考虑建筑的抗剪能力、结构强度和抗冲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明确转换板的厚度。转换板的厚度多为2~2.8cm,但下部结构设计中也会产生较多的材料消耗,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在使用板式转换层结构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以提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3.3梁式转换层
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中绝大部分采用的是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设计阶段,下层的楼层封顶必须十分结实严密,不能有一丝缝隙,这样才能给上层楼层的搭建提供稳固的保障。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结构除了梁式结构,还有空腹桁架式、实体板式及箱式等多种结构形式,十分灵活多变。梁式转换层结构由于受力结构十分清晰,因此梁转换层结构十分适用于大底盘式的建筑,例如上方是住宅下方是商场的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具有施工简单、施工方法简便、所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近年来梁式转换层在我国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此外,梁式转换层除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结构还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目前常用的转换梁的模式以拖墙式和拖柱式为主。
3.4桁架转换层
利用桁架为转换构件,上部柱轴力作用于桁架上弦节点,通过桁架传递到下部竖向构件。此种形式传力明确,但是构造较复杂。转换桁架宜整层布置,按“强节点,强腹杆”理念进行设计。
3.5箱式转换层
箱式转换层结构主要由单向托梁及双向托梁构成。在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上下层结合的效果,需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箱式转换层在结构刚度和整体性上优势十分明显。
3.6斜柱转换层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某些项目转换层上下柱网尺寸存在错位,此时可利用斜柱作为转换构件。斜柱两端存在较大水平力,可以通过增设圈梁、框架等方式传递水平力。
4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结构设计要点研究
4.1合理选取构件
在对构建展开选取工作期间,必须要将转换层的施工作业特征以及设计原则作为依据,从而展开更加科学、合理的选取,绝不可以出现随意选取、盲目选取的现象。在设置落地构件期间,必须要确保其能够与重心贴近,并且确保其具备均匀性以及对称性。必须要选取具备较高强度的落地构件,并且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相互作用,从而将构件的抗剪刚度、抗弯能力大幅度提升。
4.2结构布置
在结构布置中,建议增加建筑下部刚度,保证墙体和柱网均集中在下侧。这种结构的布置形式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以结合建筑物的地形、结构、楼层数量进行布置。结构布置规范包含以下四方面:其一,当建筑底部空间层数大于1时,转换层的上部和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应尽量保持接近状态,使二者比值控制在1.3内。其二,针对结构十分复杂的高层建筑,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的比值应低于楼层平均值,并将楼层平均值控制在1.2~1.4倍。其三,具备转换层的建筑物受力十分复杂,因此需避免多级转换情况。比如,在核心筒和框架结构中,若不想打断核心筒,需要对剪力墙进行落地布置。其四,科学的梁式转换层结构布置可以全面准确地计算过程,尽量选择贴合建筑实际情况的力学模型,计算整体结构并完成受力分析,将“有限元法”作为局部转换层的计算方法。
4.3转换层之间竖向存在的差异性
转换层之间竖向存在的差异性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当中的转换层主要利用竖向结构传力,其刚度突变也较大,对于结构转换层之间的安全性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作为设计人员来说,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小转换层的双向结构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保证上下结构之间的差值可以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增加落地墙厚度来增强其安全系数,实现对结构的相关补偿。
4.4空间设计
通过对我国绝大部分的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观察后发现,其设计通常都是将转换层放置于2~3层的位置,设备转换层通常放置于4~5层的位置,此种设置方法最为有效。在这些位置处,不仅能够确保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同时也将上下层之间衔接的合理性作出保障。如果设备转换层、转换层的设置处于同样的位置,且具有较高的高度,将会导致空间无法合理使用,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而如果设置位置过低,将会导致扭转刚度、侧移刚度加大,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稳定与质量。
结束语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是建筑物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其结构设计要从工程实际、建筑空间分布、建筑结构受力、承载力分布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从而提高转换层的抗剪切力和承载能力,提高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同时在结构设计时,要强化关键施工要点的设计,严格遵守施工流程,切实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毅.转换层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38-39+92.
[2]熊菲.关于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设计策略的探析[J].居舍,2019(36):100.
[3]霍泳琴.转换层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3):115-116.
[4]容园园.转换层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9):98-99.
[5]王向荣.探讨高层建筑中带转换层结构设计[J].广东科技,2007(S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