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发表时间:2020/7/1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6期   作者:吴道兴
[导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社会建设日益完善,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推进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市政建筑工程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社会建设日益完善,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推进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市政建筑工程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对于市政建筑来说,地基施工既是工程的基础,也是工程整体质量和耐久的保障,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工程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由于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人工方式对地基进行处理,才能顺利施工,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一般来说,地基施工技术主要以满足房屋建筑对地基的实际需求为主要目标,通过对下部土壤土质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固其稳定性,提高承载能力,减少房屋建筑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进而实现市政建筑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的提高,对内部业主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针对于此,在市政建筑工程开展当中,必须结合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使得地基与建筑的整体质量最大化提高。
一、市政建筑工程中地基施工特点
(一)危险性
        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而言,随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项目规模日益扩大,为了确保建筑整体稳定性,就需要将地基深度再次下降,所以在地基施工技术开展过程中,难免会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对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产生一定威胁。首先,在市政建筑地基施工期间,由于施工人员通常需要坚持地下作业,并且所应用的设备和设施体积较大,一旦在操作过程中产生失误,或是由于设备本身质量因素而导致大范围塌方,都会形成工程事故。其次,由于地基施工的开挖深度不断下降,地下情况愈加复杂,一旦遭遇地下水或是地下土质存在隐患,则会产生沉陷或是涌现等问题发生,不仅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更加会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所以危险性则是地基施工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潜在性
        地基是支撑市政建筑的重要保障,但在施工期间,对于地基是否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以满足市政建筑的需求,却难以直观发现,只能在市政建筑后期使用过程中得以反馈,所以一旦地基施工阶段存在安全隐患并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势必会在建筑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影响。针对地基的潜在隐患,目前已经有科技设备能够初步检测,并对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做出评判,但在市政建筑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仅外界气候环境的变化会对地基产生影响,而且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严重威胁地基的安全指数。
(三)困难性
        地基施工需要对工程地址的原有土壤土质进行勘察,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判断地基实际需求,方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所以在施工当中,势必需要多个学术领域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以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才能顺利开展工程。常用的地基处理包括夯实、换填土和复合处理等方式,在工程开展期间,由于工程覆盖面积广阔,不同区域的土壤难免存在细微差异,如果地基施工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势必影响施工质量,所以不仅需要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过硬,更加需要多种设备和工艺互相配合,因此相比于工程的其他阶段来说,地基施工显然具有明确的困难性。
二、市政建筑工程中地基施工的主要目标
(一)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市政建筑地基除却需要能够承载地上所有施工建筑材料的重量外,还应当考虑到后期使用过程中内部装修、人员和基础设施的整体情况,所以地基施工的首要目标则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以避免在房屋建筑的使用过程中产生剪切破坏等问题。
(二)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
        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主要针对于地基土自身所存在的空隙,以及内部有机物质的夹杂,进而促进地基土更加密实坚固,防止沉降等问题。
(三)改善地基透水特性
        如果地基透水特性不能得到改良,势必会受到地下水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渗漏或流沙管涌的问题。

除却此类问题外,地基施工的目标还包括有改善动力特征和改善特殊土质的不良特性等方面。
三、市政建筑工程中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一)强夯法
        作为地基施工技术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强夯法主要以强力夯实设备为依托,通过对地基土的规律打击,不断压缩地基空隙,进而促进地基密实可靠,增强稳定性。强夯发是地基施工技术当中相对简单的方式,仅需要工作人员对仪器设备能够正确应用,即可初步完成夯实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强夯法的施工当中,一旦夯实速度和频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反而会造成地基的质量下降,所以强夯法施工的首要控制因素,则在于施工人员对夯实速度和密度的把控,其次,打夯机的规模较大,在施工当中所产生的噪音和粉尘也相对较多,所以施工人员不仅需要对设备严格控制和管理,以避免施工期间的安全事故产生,更加需要对现场进行环境保护处理,包括洒水等措施,避免粉尘不断扩大,以及制定周全的施工计划,防止对周边群众的生活造成影响。相比于地基施工技术的其他种类来说,强夯法无需对土壤进行更换和处理,所以不仅施工相对简单,而且更加具有经济性。
(二)地基预压技术
        由于地基当中存在大量空隙、地下水和有机物,所以为了排除这类因素对于工程的影响,通常会采用地基预压技术对原有环境进行改善。地基预压技术在实际施工当中通常分为两种形式,堆载试压和真空施压,堆载试压顾名思义,即通过部署大质量物体在地基上方,通过物质本身的重量对地基造成压力,进而不断压缩地基内部空间,排除空隙和水,以实现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相比于真空施压来说,堆载施压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土质会存在差异,所以在实际施工当中,则需要施工人员能够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土质置换法
        当地基施工期间,土壤质量已经无法通过人工处理方式而得到提高,则需要采取土质置换法,对原有土壤进行全面更换,从而改变土壤结构和情况,使其成为可靠的地基土。一般来说,土质置换法主要针对于诸如农田等复杂性软土地区,而更换土壤也多数为承载力较大、稳定性较强的优质粗粒土,在土质置换法的施工当中,需要注意三方面情况,首先,土质置换法需要大量优质土壤资源进行更换,所以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需要施工单位能够提前制定工作计划,其次,土质置换法材料的配合和选择应当符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所以施工当中就需要做好勘察工作,并严格把控材料质量,第三,土质置换法施工结束后,由于新换填的土壤内部依然存在大量空气,所以还需要结合夯实和碾压设备的应用,对其进行固定和压实。
(四)DDC灰土挤密技术
        DDC灰土挤密技术是基于强夯技术的基础上,借助螺旋钻机将灰土倒入强夯技术所产生的孔洞中,从而将孔洞进行密实,提高地基的稳固性。DDC灰土挤密技术是现代科技和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综合产物,在技术的应用当中,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对地基进行良好的判断,孔洞填充完毕后再进行反复的夯实,以达到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为目标,既能够增强市政建筑地基的抗剪性能,同时也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但在有关技术的研发和分析当中,却发现该技术仅对于黄土地基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所以相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施工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结语:作为市政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地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所以在具体施工环节当中,工作人员必须应当注重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把控,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地基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为市政建筑整体稳定性奠定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乔在朋. 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 中国房地产业, 2019, 000(009):199.
[2]汪国武. 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8, 033(006):P.150-151.
[3]杨小廷. 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J]. 四川水泥, 2015, 42(6):253-253.
[4]张彦奇. 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