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桥施工环境保护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6期   作者:沙美娟
[导读] 为了以市政道路建设的最优先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是很重要的。
        摘 要:为了以市政道路建设的最优先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是很重要的。有效地提升施工水平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本文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环境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技术、环境保护、措施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城市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灰尘污染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比,灰尘对居民的影响更直接。根据相关资料,空气中微尘的浓度增加了100毫克/立方米,人口死亡率增加了6%。老年人和呼吸器官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增加32%,支气管炎,哮喘死亡率增加12%。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上升了9%。建筑物的灰尘成为人们周围的隐形杀手,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各省采取了预防大气污染、预防一系列建筑灰尘污染的措施。虽然减少了灰尘污染的影响,但是不能忽视建筑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市政公路工程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工程时间长,如工程、灰尘控制不好,必然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根据特点,结合工程实践,对市政道路工程的防尘和预防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1.市政道路工程的难点
        首先,市政道路工程一般是城乡结合工程现场,不能完全封闭工程现场。市政道路的施工工作面比较窄。和其他工程相比,市政道路的工程比较难,同时工程现场使用的原材料和各种电线种类繁多,分布复杂,部分电线位置不明确,施工时发生误发现象,对工程安全产生巨大影响,影响工程进展及建筑设备。
        其次,市政道路建设属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为减少建设期对国民生活的影响,有关部门严格规定建设期,在道路施工前建立全面细致的组织体系,按照工期要求,合理规划工程进度,公路工程在确保质量之前,必须提前完成工程,在市政道路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重视环保工作。实行和控制工地噪声、灰尘等对环境的影响因素、环境污染[1]。
        最后,市政道路的工程是室外作业,工程很容易受到天气因素、地质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降水量多或地质土壤泄漏,工程现场地下水水位升高,土壤质量差,水位下降。如果低于标准,必须立即采取排水措施继续施工,这样的不可抗力因素会对市政道路工程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提高工程难度。
2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
        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现状分析,工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如下。
2.1固体废弃物
        市政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工程中一定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果不正确处理建筑材料、生活垃圾等的话,在施工现场会自行堆放,会导致环境污染。
2.2噪声问题
        现在的市政道路工程大多是机械化工程。一整天机械化工作和车辆运输都会引起很大的噪音问题。机械化设备在使用中的压力、振动、安装等工作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周围的生活。
2.3灰尘问题
        市政道路建设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长期的野外工程和野外的土石容易产生大量灰尘。特别是在大风天气下,工程现场车辆运输和机械化工程将进一步深化,市政道路施工中需要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搬运、混凝土搅拌等。如果施工者的保护不充分的话,就不能保障健康问题,会给施工现场周边的居民带来很大的影响。
3.市政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往往存在于城市,具有接近市民的特殊性,在工程中进行绿色工程管理,详细安排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将对社会和环境的干涉和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具体措施如下。


3.1市政道路建设的全过程环保管理
        市政道路工程的环保全过程管理,以政府、所有者、承包企业、监理等为主体,结合政府监理、社会监理、企业自身控制的项目活动,结合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的项目计划、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环境保护功能,建立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全面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监督具体的市政工程建设,监督政府的环境保护。用行政、经济手段控制市政工程建设活动中对环境保护的破坏,建立不妨碍经济发展的政府环境管理模式,是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必要[2]。
3.2工程现场建筑垃圾控制
        根据“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减少固体废弃物:通过合理的切割技术措施,正确切割,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垃圾,充分利用地板灰浆、混凝土等建筑垃圾材料,提高施工质量标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工地设置了封闭式垃圾桶,工程垃圾、生活垃圾分离回收运到现场,建筑垃圾需要用专用密封容器运输,不得扔到空中。
3.3 施工现场噪声控制
        道路施工现场的噪音无法消除,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和影响。因此,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材料加工技术设置在离居民区较远的地方,优化运输设备、生产设备和机械,最大限度地优化噪音和技术先进的东西。选择设备,对现场需要加工的钢筋和木材等材料,设置现场的加工室,在室外的加工以外设置隔音磁带和消音系统,减少道路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车辆进入施工现场时不能鸣笛。
3.4工地灰尘管理
        为了减少灰尘,施工地区的主要道路、材料场、生活事务所区按要求进行硬化处理,覆盖暴露场所和集中堆积的土地、硬化、绿化、防洪,工地根据风力和大气湿度的具体情况对土站进行再充电和运输。并在沿线设置撒水车,清除灰尘,在工地的混凝土混合处保管密封、灰尘、水泥等便于飞行的粒状建筑材料,覆盖砂土等包装材料,进行土木、垃圾、建筑垃圾运输。采取封闭的车辆或隐蔽措施,确保出入现场的车辆清洁,派遣专人整理社会交通路线,禁止施工现场的沥青融化,禁止在施工现场含有有害化学成分的废弃物,禁止焚烧毡、垃圾等[3]。
3.5合理选择原材料
        市政道路工程量大,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种类多,购买量多,市政道路工程的原材料选择十分重要。购买者根据施工要求选择适当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确保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政策标准,不影响工程质量。第二,在原材料的使用上,监督和管理者要彻底履行监督责任,防止违反规定的行为,按照施工标准完成。
3.6加强承包单位对环境保护的控制管理
        承包人不仅是本工程的具体施工承包人,也是工程中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的直接负责人之一,将环境保护管理纳入日常工程管理,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制定和产生施工组织方案的可能针对某些灰尘、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噪音等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7经营者在环境保护中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
        经营者作为项目的投资人和所有者,有权进行项目的决定和控制。在项目组织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控制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还要加强施工中的环境管理。作为本工程的招标条件之一,乙方严格审查施工企业投标文件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在施工过程中监督施工企业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实现,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环境问题,及时解决,对环境保护要求合格的竣工项目进行验收[4]。
结论
        现在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建筑物的灰尘已经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建设企业的防尘、工地的防尘、防护基础设施等方面,全面强化工地的防尘和日常管理、工程期间灰尘的定期、动态管理等,全面强化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绿色施工能力,全面加强预防和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灰尘产生和灰尘排放,有效减少粉尘污染,保障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杨全,舒麒麟.施工扬尘污染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6)
[2]樊守彬,李钢,田刚.施工现场扬尘排放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S2)
[3]赵秀勇,程水源,李钢.北京市施工扬尘污染与控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10)
[4]赵勇,于莉,张春会.市政工程施工地周边颗粒污染物扩散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