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土木工程建筑随之增多。关系建筑质量重要因素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关系到建筑的耐用程度,混凝土质量不好,建筑不牢固,会威胁人们的生命。本文就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探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技术要点,保障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提升建筑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提高土木工程质量的基础所在,而在具体的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属于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广泛的存在于高层建筑、大型设备以及桥梁等基础设施中,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必须要做好施工技术分析工作,以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1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首先,可塑性强。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砂和水以及其他外加剂充分搅拌而成的胶凝材料,在湿润的情况下其呈现流动状态,可以随意塑性,这对于土木工程中建筑的浇筑以及灌注都非常有利,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因为卡住而断层,使建筑物不牢固。其次,抗压性强。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砂,不仅不怕挤压,而且越挤压越坚固。混凝土的另一成分是水,水与砂在湿润的状态下柔软易塑造,一旦干燥便会坚硬无比,没有缝隙,这也会大大增强其抗压性。再次,耐火性好。水和砂都不易燃烧,还可以隔断火源,也就大大提升了建筑物的安全性。此外,混凝土原材料常见,成本较低,而且制作过程简单、运输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优点大大减少了建筑人员的时间和投资成本,也是混凝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材料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
就建筑行业来看,混凝土已成为最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质量是否达标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息息相关,若是混凝土材料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将会造成不可预想的后果;就建筑行业中出现过的质量事故总结,仍有一些施工单位被巨大的经济利益所驱使,购买不合标准的混凝土材料,进而使得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不满足使用要求。
2.2矿物掺和比例引起的自缩
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通常会在水泥中添加废渣,而废渣的添加量越多,自缩值也会随之变大。尤其是废渣中含有硅灰时,混凝土的自缩值也会增大。另外,自缩值有也减小的情况,即向水泥中添加煤灰,煤灰添加越多,自缩值减少越快。由此可见,不同的掺和物对混凝土的自缩值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3水泥的散热情况不充分
混凝土材料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作人员需要加大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难以散发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混凝土内部的结构,使得各类裂缝产生。一旦混凝土内部热量无法全部散发出去,将会导致内部温度升高,混凝土外表冷却后就会与内部存在一个非常大的温度差,如此反复下去,将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一些裂缝,这些裂缝不具备规则性,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3.1材料质量的选取
混凝土的质量很重要,质量好的建筑物才会牢固且安全,因而在选取混凝土材料时,要符合建筑物的要求,并且在采集运输过程中要特别小心,避免导致材料的变质以及损坏。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按照要求进行,建筑材料才不会变质,建筑施工才会顺利进行。
3.2科学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土木工程建筑当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重点是加强水化热控制力度,水化热主要来源于水泥材料,施工企业要科学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从根本上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产生。在选择水泥材料的过程当中,尽可能选择水化热比较低的水泥材料,常见的主要有矿渣水泥与硅酸盐水泥等等。
例如,在本工程项目当中,施工单位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为原材料,水化热保持在42.5℃-52.5℃左右,与该地区的温度差异比较小,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差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大面积裂缝的概率,真正达到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目的。
3.3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技术
在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过程应保持均匀平稳。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必要有效地监测混凝土材料的粘度,如果过多的水浇在已经搅拌完成的混凝土上,有可能出现混凝土材料粘度不足,当施工完成时,混凝土强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需要适当控制混凝土构件的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环境条件。在某些苛刻的气候下,例如高温或低温,可以尽可能避免在恶劣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洒水养护,目的是防止构件产生裂缝,图1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图1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3.4养护技术
养护技术是现阶段土木工程中减少混凝土裂缝发生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措施,也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做好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般情况下,养护工作是在完成了混凝土浇筑并且进行了振捣后12个小时内进行的。养护工作不局限在浇筑的环节,也可以是在拆完模型后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的方式一般都是喷水,喷水的频率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模式,具体的情况还要根据土木工程建筑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有条件,应该养护一周以上。在我国目前比较普遍的养护方式有三种:浸水养护;覆盖养护;围水养护。
4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4.1提高施工人员技能水平
当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一线施工基本上都是由农民工实施,对于一些大型的土木工程来说,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与稳定性,施工企业一般都会安排专业的设计人员对混凝土的各类原材料进行配比设计,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一线施工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不同,如部分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差,在施工期间没有完全按照专业设计人员设计方案进行混凝土配比,最终导致生产出来的混凝土达不到施工要求。此外,还有一部分施工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在施工期间缺乏责任意识,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在施工期间不够细心,这些都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想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还需从多个角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首先施工企业需要招聘有经验的混凝土施工人员,其次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所有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结构的各项施工工作都有清晰的认识,熟练掌握各项施工技术,然后才能安排施工人员上岗。最后,还需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认识到自身施工的重要性,积极的履行施工责任。
4.2减少约束力
减少约束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减少内部约束力和减少外部约束力。首先,内部约束力的减少方法。温度应力是混凝土结构产生内部约束力的主要原因,温度应力会随着内部约束力的增加而增大。而产生温度应力的原因是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形成的。所有减少内部约束力的有效方式是要合理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尽量缩小与外部温差值。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控制可以通过采用覆盖、暖棚等保温方式。其次,外部约束力的减少方法。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时,由于其面积大、结构重,而浇筑又需要连续整体浇筑,此时,地基会对混凝土形成一股外部约束力,进而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因此,减少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力是降低外部约束力的解决之道。目前,主要是通过在混凝土与地基接触面之间设置滑动层,以此减少外部约束力,使混凝土免受裂缝的损坏。
结语
目前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不得不加强重视,要强化混凝土结构的性能需要从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做起,研究施工中的重难点并对其进行攻克或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关注对提高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楠.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21):124-125.
[2]孙福平,王骥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5(20):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