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标准规划并做好各型水利工程中的施工安全是加强水利生态建设、打造“绿水青山”的保底工程。做好水利工程中安全工作的标准化体系评价,对于精准化、系统化、机制化做好该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综合近年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中的安全工作经验,可围绕安全目标、安全等级、安全设施、安全人员、安全制度五个方面,依照目标牵引、问题倒逼、措施精准、指标量化等原则,建立相应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评价体系。
关键字:水利安全 五类体系要素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水利事业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打造“绿水青山”的现实任务日益紧迫,一大批水利工程项目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工程项目的频繁、紧密、高速发展也带来诸多问题,特别是水利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建立更趋精准、严实、规范、完善的标准化评价体系。我国水利部门早先出台的文件指出,影响安全的主次因素分别有 13个、45 个,现整合为相对重要的5类因素,探索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一、以“四化”指向建立安全目标评价体系
目标是对行动的牵引,其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建立水利工程中施工安全的标准化评价体系,首要是建立合理的安全目标体系。结合近年来多项水利工程施工实践,安全目标体系上应力戒“简单化、表面化、粗疏化”等问题,重点围绕“四个化”做文章:一是素质目标智能化,将施工人员、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定位到能够胜任安全工作的相应等级,使其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二是投入目标指标化,将每年施工安全方面的投入定位到一定的指标标准,如规定每年投入不少于30%经费、物资用于安全相关工作;三是治理目标动态化,要不定期组织安全工作大整治,围绕可能出现的事故和案件,组织专题性安全问题隐患的排查、纠治活动,明确治理的目标和效果;四是减灾目标合理化,就是制定一套在合理范围以内、区分等级的各类事故发生率目标。
二、以“四级”层次建立安全等级评价体系
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标准化评价体系,从建立健全到运行完善,再到升级更新,需要一个过程,而每个阶段又分别对应着一个安全等级。从建立标准体系的具体流程来看,总体上可分为四个发展等级。一是人为控制级。该成熟度等级是该体系建设的最低级,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健全的标准化、机制化工作制度,只能按照共性标准要求来规划落实,具有较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二是概率标准级,该等级的成熟度相对提升,在这一时期该工作已得到一定重视,水利监管部门和施工企业制定了一些具备初期雏形的工作制度,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工作等提供了一定保障,执行程序具备了一些常态性、重复性。三是制度规范级。该成熟度等级强调了组织化标准、制度化落实。在这一时期,其安全标准化工作已进入到规范化发展阶段,安全生产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正常施工工作。四是智能控制级,该成熟度等级是一种把组织、制度、人力、智能等整合为一体的量化综合管理过程,可以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绩效进行监测,建立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水利工程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定量定性分析和持续优化。
三、以“四性”标准建立安全设施评价体系
安全设施作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物质基础,很大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安全工作的质量效益,因此在配备安全设施上,也必须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精准化评价体系,而不能凭感觉、大概齐。一是要确保覆盖性。主要是配备安全设施的区域覆盖率、时段覆盖率,如重大水利工程、重点安全部位的安全设施区域、时段配备率应达到100%,一般性部位也至少在95%以上。二是要确保可靠性。
就是安全设施应对安全事故的成功率,这个成功率主要取决于机器设备性能以及操作因素等,如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各种大小屋体、管路等配备专项防护器材,高温、严寒等不同施工阶段采用不同的安全设施。三是要确保应急性。就是对安全设施遇有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做出评价,主要是通过安全演练去评估安全设施对危险源的辨识、分析、预警、报告、处置等能力。四是要确保前瞻性。要配备能够长期使用的安全设施,特别是信息化时代,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代替传统施工模式,确保信息化、智能化安全设施的配备比例。如,智能化安全警示标志、防护工具、消防设施等。
四、以“六会”能力建立安全人员评价体系
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安全工作队伍。近年来,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各方面人才不断涌现。但相对而言,水利工作人才重业务、轻管理,特别是专业素质上重功能、轻安全等问题还相对突出。建立完善的新时代水利工程中施工安全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就必须把安全工作队伍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考虑进去。综合近年来正反两方面工作经验教训,在安全人员培养选拔上,要注重这么“六个会”:一是会组织。主要是能够牵头成立相应的施工安全工作组织,并作为组织成员担负相应工作,能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召开安全例会,总结年度安全工作,对考核、评比等提出奖惩建议。二是会设计,主要是能够熟悉并运用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制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总体性目标、阶段性任务、管理性规划等。能够组织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等措施方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会实施,主要是通过实际工作考察能否胜任安全工作岗位职责,是否具有安全生产人员的执业资格。四是会督导,能采用实地走访、个别谈话、电话网络查询、审查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导,做好安全制度、设施的审查鉴定工作。五是会教育,作为安全工作人员,一方面能够主动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另一方面能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总结梳理经验教训,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新同志解读、传授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组织进行事故成因分析、处置措施分析、救援案例分析等。六是会创新。就是能够与时俱进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动态搜集、分析研判,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意见,创新性制定处置举措。
五、以“六保”重点建立安全制度评价体系
制度是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常态性保障。作为工程施工主体,必须及时健全完善水利施工安全条框性工作制度,实现科学有据、规范有序的管理效果。一是保目标实现。主要是建立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对安全工作的具体任务、实施阶段、工作效果做出量化,并动态跟进。二是保措施落地。主要是建立安全措施的贯彻执行机制,对采取安全措施的时机、场合、情况、方式、应对举措等做出明确,如建立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消防、社会治安管理制度、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查制度等。三是保责任落实,主要是建立督导问责机制,让安全工作的负责领导、工作人员能各司其职、担当责任,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例会通报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四是保隐患排除。主要是针对生产设施及设备、危险性较大工程,制定定期或动态的隐患排除治理制度;五是保事故低发。主要是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制定预案性应对机制,确保事故少发、不发,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如建立应急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六是保人员安全,坚持把人的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建立保障人身安全相关权益的一系列制度,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紧急情况避险自救制度、用工管理服务制度、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
[2]董现瑞.小议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J].市政桥梁,20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