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

发表时间:2020/7/1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6期   作者:张焕东 左都金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建筑工程数量增多,规模增大的同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拉低了施工技术水平。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建筑工程数量增多,规模增大的同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拉低了施工技术水平。因此应持续关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找准裂缝产生根源,并以此为突破口,在施工过程中融入相关控制技术,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裂缝的产生,保障控制效果,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引言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对工程造成的影响备受关注。如混凝土在施工时没有按照标准流程来完成,极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一但混凝土裂缝未能及时修复,将会导致钢筋裸露在外,从而使钢筋发生锈蚀现象,为工程整体建设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如在工程中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缝,必须及时以现代化技术对其进行修复。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危害
        如果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出现了严重的混凝土裂缝现象,就会给工程建筑带来巨大的危害。首先,在施工过程当中,如果混凝土出现了严重的裂缝现象,就会导致建筑主体产生结构性改变,从而降低了建筑物整体强度,严重的大面积裂缝还会使建筑物钢筋外露,同时导致其钢筋受到侵蚀,进而使钢筋出现腐蚀现象。其次,当建筑物墙体出现大面积混凝土裂缝时,也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加速混凝土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导致混凝土整体地应力和承载度不够,这也会使施工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最后,在进行施工的同时,如果混凝土裂缝出现后不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治理,还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寿命和质量。一直放任不管的话,不仅会加剧混凝土裂缝的扩展,还会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2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2.1原材料选择出现问题
        对于整个混凝土的使用性能而言,原材料对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有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却对施工设计并不重视,一些相应的设计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选择混凝土原材料也不够合理,对混凝土的质量与性能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以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为例,在进行搅拌时,如果砂石的含泥量不能保证在一定的比例,你们混凝土抗拉的强度就会有着显著的下降,在收缩性上就会开始变大。塑性收缩就很容易发生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还有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之中,工作人员往往喜欢向混凝土中加入掺和剂以及外加剂来提升混凝土的质量,包括了粉煤灰、膨胀剂、减水剂等,在加入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对于剂量的控制要求很高,要严格控制配合比,如果添加的过多或者过少均无法有效的增加混凝土使用性能。
        2.2温度
        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了解混凝土的特性,并根据混凝土的特性以及施工要求开展施工作业。为了提升施工质量,需要明确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特性。结合施工要求,在不影响施工进程与整体质量的前提下,考虑混凝土易在自然环境下发生的变化。当混凝土受到太阳直射时,内部水分在温度升到一定数值后发生气化反应,导致材料内部温度瞬间升高,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因此,需了解外界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只有掌握全面的信息,才能灵活设计施工方案,控制变量条件,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
        2.3地基约束力造成的原因
        地基约束力也会形成裂缝,混凝土是地基建造的主要材料,当混凝土施工越厚重,地基给混凝土产生的约束力会持续上升,最终混凝土的施工面积越大,内部约束力也会给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施压。再加上外界温度的变化,让混凝土结构产生紧张,内部外部的压力共同造成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给工程进度造成非常大的困扰。


        3关于混凝土裂缝的改进措施
        3.1提升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要想最大程度的避免裂缝的产生,相关的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材料的选购时,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要求来进行原材料的采购。而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人员也一定要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来使用相关的原材料,合理的控制原材料的配比。例如在使用骨料配合的时候,就需要对它的粒径、泥和片石的相关含量与比例也要做到严格的把控。除此之外,在对混凝土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水泥的用量、质量等也是相当重要的。
        3.2科学控制温度
        项目施工阶段应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温度因素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影响,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工作中可以灵活使用辅助性保温材料,避免室内与室外因为温差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研究发现,材料出现裂缝是受到水分的影响,因此水分控制是有效遏制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方法。在材料配比阶段,要选择水分含量少的水泥,防止混凝土材料因水热化导致出现裂缝。混凝土入模期间如果不能控制材料温度,易因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性出现裂缝,可采取混入冰块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还可采用冷藏方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但这种方式对混凝土的体积有一定要求。利用冷水循环系统,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在配比阶段易产生极大热能,可在材料搅拌期间加入适量的冷水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使用这种方式可以解决混凝土摊铺作业期间温度迅速升高的问题,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提升项目整体质量。
        3.3最大降低地基对混凝土约束
        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控制从而产生约束力,结合外部温度的影响,这样会给混凝土造成内外部双重施加压力,会给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供“助力”。所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混凝土的内部约束力就成为了关键,因此应当控制地基约束力,尽量减少内部、外部压力造成的双重影响。第一,应该将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快速降下来。将混凝土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保障地基与外部温度对混凝土的内外部影响所降低,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特殊的情况下,还需要采取减少和降低混凝土温度,例如,使用暖棚法,在冬天外面覆盖暖棚以及覆盖遮盖物等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昼夜温差大,冬季,夏季。第二,需要减少混凝土的外部约束力。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厚度,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截面过厚的情况,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滑动层的方式进行厚度的削弱,保障外力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力减少。混凝土厚度过厚也不利于内部温度散发出去,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裂缝,应当严格控制内部厚度,最好是通过合理计量和计算来判断具体的厚度情况。
        结语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问题备受人们关注,这是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要想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避免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危害,就需深入挖掘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并在具体建设环节融入相关的控制技术,从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做好温度控制、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强化混凝土养护监管等多角度入手,从而有效破坏裂缝赖以产生的条件,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述祥.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
        [2]孔祥清,何文昌,邢丽丽,等.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对再生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19,(11):1-13.
        [3]沈国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1):219.
        [4]戎虎仁,顾静宇,曹海云,etal.综合管廊施工期间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防治[J].混凝土,2019(7):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