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6期   作者:修德毅
[导读] 本文就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
        摘要:为满足现今社会对低碳环保、智能现代的要求,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筑电气作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核心内容,其设计水平对于建筑的使用及安全有着直接影响。本文就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安全;低碳环保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传统粗放式生产的较低品质建筑必将被精细化、工业化生产方式提供的高品质建筑所替代。但我国对此研究时间较短,装配式建筑的各项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电气设计作为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装配式住宅建筑中,电气配套技术、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电气施工效率及品质等问题亟待解决。装配式建筑模体系预制部件工厂化生产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保温性、标准化有重要意义,同时能使现场吊装模块化,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噪声、有效减少环境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整体符合低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首先,装配式建筑能够缩短施工的周期,大部分构件在工厂中已完成,例如墙板、叠合板以及空调板、楼梯等,这使现场施工的流程减少,因此可提升施工的效率。其次,这种类型的建筑具有节水节能及环保的特点,传统的建筑施工中需要使用钢材、水泥等材料,资源消耗量大,而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在工厂中生产,现场进行装配,施工过程环保节能,减少了施工中所需的能源,同时也能够减少工厂生产中材料的损耗。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砌筑抹灰等流程也有所减少,这使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量降低,例如木材模板、保温材料以及砂浆等材料的使用量减少,因此就不会产生大量的施工垃圾。最后,装配式建筑在建设中能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噪声和扬尘污染,与传统的建筑施工相比,其带来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可使周围的住户不再受到噪声等影响,为施工环境带来了有效的保障。
3 装配式住宅电气总体设计流程
        设计人员在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完整性原则。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过程中,应以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为基础,不断优化整体设计流程。在传统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总体规划。然后根据方案内容对施工图进行有效修改,设计方案需要在后续设计工作中不断深化,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施工图进行有效改进。然而,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不同于传统住宅。在装配式住宅的电气设计中,需要根据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电气设计。而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沟通,后续的设计工作要经过各方确认后才能进行。但在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过程中,除了这些前期工作外,还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和构件厂的要求,对设计图内容进行精准的构件设计。在后续设计过程中,可将相关设计内容交由专业人员审核,不断提高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深度,在最终设计阶段,与厂家确认室内机电设置和孔洞位置,确认无误后才能完成整个设计工作。
4 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要点分析
        4.1 配电箱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安装
        因各层电气竖井作为强弱电进出线的关键部位,存在箱体多,管线多,敷设复杂,具备一定的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同时竖井内具有大量的上下连通的母线槽或槽盒。故电气竖井一般布置于走道公共现浇部分;各层配电总箱应明装于电气竖井内。住宅入户配电箱、弱电综合箱一般设置于靠近公共走道门侧的非预制墙上,不仅仅方便管线预埋,也为住户后期的二次装修也提供了保障。如无非预制墙时,安装在预制墙上的配电箱高度、尺寸以及进出管线必须严格预留出来,并且在上下管线与楼板交接处,预留接线操作空间。

户内配电箱出线以下出线埋地敷设为主,预留操作空间长度根据配线箱尺寸及出线管路数量预留,宽度一般预留300mm,箱体进线一般为上进线,墙体上部结构预留200X100X80mm(LxWxD)操作空间就能满足操作要求,上下交接管线预埋至操作空间内60mm为宜,中间用对接软管连接。
        4.2 电气管线预埋设计
        (1)配电箱与弱电箱。户内配电箱与弱电箱的设计要求与电井设计类似,需要尽可能远离预制墙体区域,减少干扰问题的产生,同时要对箱内进出管线实行科学划分,避免不良影响的产生。其中,若箱体一定要设置在预制墙体中,则应根据箱体规格尺寸来预留洞口,以此促进安装作业的顺利进行。(2)管线敷设。管线敷设以上配管和下配管这两种方式为主。前者多被应用在地震多发区域内,以规避地震带来的管线错位问题,避免危险事故的加剧。在敷设过程中,需要提前在楼板预制层对管线实施预制处理,之后再利用软管及预制外墙板对其予以连接,完成管线敷设。后者敷设方式与前者相反,也是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系统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其是将管线敷设在预制外墙的保温层及楼板现浇层中,并在预制外墙安装10mm左右的插座及接线盒。
        4.3 电气管道和墙体
        为确保电气管道能够埋入结构墙内,首先必须确保电气管道的最大外径不超过板材厚度的1/3。电气专业要对电气管道的外径有足够的了解,要与建筑结构专业确认叠层的现浇层、找平层的厚度等信息,才能确定电气管道可以使用的最大直径。如果有管道穿越,厚度超标,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协商是否可以增加板厚。如果不是,则需要对管道的路线进行优化。同时,在实际工程计算中应考虑施工误差等各种因素。预制组合板的桁架钢筋高于预制板表面。当电气管道与桁架钢筋相交时,应考虑桁架钢筋的高度(约30mm)。
        4.4 防雷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设计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中规定,防雷接闪器在住宅屋面上的设置,应满足明敷设的要求。大部分住宅装配式建筑中,女儿墙为预制构件。沿女儿墙明敷设热镀锌圆钢时,应提前在其外墙垂直面上预留好接闪带支撑钢板。在屋面叠合板上明敷的接闪带,可直接在叠合板现浇层上做好接闪带支撑柱墩,与普通建筑做法相同。通常利用柱内两根Φ≥16钢筋焊接做防雷引下线时,优先选用现浇柱内钢筋或预制墙板之间后浇带内钢筋做引下线。但由于在建筑构造中,转角处存在为预制剪力墙结构的情况,该部位也为电气防雷的关键点,应利用预制墙内钢筋做防雷引下线,但由于预制墙上下连接安装,钢筋并不处于连通状态,钢筋之间的连接通过套筒灌浆纵向连接,此时需要在预制墙柱内额外增设附加导体,附加导体与预制板内利用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焊接联通,并引出与其他预制板内附加导体焊接联通,附加导体之间的电气联通可通过设置连接板实现。
5 结束语
        随着当前建筑行业的持续性发展,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越来越重要,相关设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电气设计人员的培训,使每个电气设计人员能够一丝不苟地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并且在后续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于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加强和现场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得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鲁宏伟.装配式住宅建筑户内电气设计简析[J].建筑技术,2018,49(S1):27-28.
[2] 李二宝.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39):92-93.
[3] 李洁慧.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J].低碳世界,2018(03):144-145.
[4] 邢卫荣.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管理及要点分析[J].现代建筑电气,2017,8(11):52-54+61.
[5] 赵志刚.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J].建筑电气,2017,36(05):5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