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及其质量监督

发表时间:2020/7/1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6期   作者:赵伟康
[导读] 市场经济下,各个建筑单位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摘要:市场经济下,各个建筑单位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问题逐渐受到高度重视,如何进行有效优化已成为重要课题。长期以来,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意识不足,诸多质量控制问题显露,需做好优化整改工作,并以对应的质量监督策略对不当行为加以约束。本文从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管理的常见问题出发,提出关于如何进行优化改进的方案及质量监督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监督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建筑的规模呈现出了逐渐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建筑工艺及工作环节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及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才能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水平,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管理的常见问题
        1.1人员管理失调,技术要求不严谨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相关人员的管理与调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质量。一方面,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来看,当专业技能、流程认知程度、问题应对水平越高,对于各项施工工序的处理效率、质量也相对越高,反之则有可能形成反效果。另一方面,在人员纪律管理方面,人数过多容易导致管理困难,许多违规操作现象随之涌现,进而引发工程质量隐患等。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下,参与人员基数不断增长,但技术要求并未随之升高,人员管理失调问题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1.2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问题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过于陈旧、现场管理方式不当等都会导致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工作纠纷及合作纠纷等常见的问题。此外,部分管理人员采取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样也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阻碍。
        1.3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频发
        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工程各个部位都可能潜藏着危险点,从而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威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理应成为重点来抓,然而,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意识依然薄弱,表面上管理人员、监理等都熟悉安全管理条文规范,然而,实际的贯彻落实却显得苍白无力,而且一些施工单位过分地追求经济效益、成本控制等,从而疏忽了安全管理,从而导致安全隐患问题不断出现,不仅威胁着施工人员安全,也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进度。
        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2.1加强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及交流会等形式,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加强与现场施工人员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升现场施工的效率。
        2.2合理分配材料取用,严守物料质量关卡
        针对材料管控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向加以优化:一方面,严格筛选、把控入场材料质量,防止为缩减成本而采用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并在质量达标基础上对价格、性能等要素进行综合考量,得出最优方案后投入方可批准入场。另一方面,按照实际施工需求,对现有材料进行合理分配、取用,同时在存储、运输等环节分别做好明确规范要求,负责材料取用的相关人员也应在确保对应所需材料的基础上签字确认,为后续核查与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3优化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为安全管理提供参照与保障,施工企业要在参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规范基础上,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重新规划不同岗位的安全职责,强化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并将安全职责与薪酬待遇挂钩,这样就能形成对各个岗位人员的约束。


        2.4优化人员管理渠道,提升综合素养要求
        针对人员管理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向加以优化:一方面,加强面向施工操作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力度,致力于所有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并定期展开相应的业务能力考核工作,用于观察人员素质管理当中可能存在的疏漏之处,以便在后续培训中加以强化。另一方面,提高人员技术能力标准,做好施工流程的技术指导工作,针对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需面向所有操作人员展开详尽的应用方法、注意事项解析,防止因人员操作失误而引起现场管理事故发生。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3.1实行公开监管方案,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质量监督方案的透明度、公开度是保障监督成效的重要条件,因此可结合实际建筑工程概况,将公开监管方案落于实处。一方面,可结合施工步骤,分别针对施工时长、内容、方法、手段等要素实施对应监管,并将监督结果以公开化形式公布,依照对应管理条例实施奖惩方案。另一方面,还应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在现有框架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细化,同时针对与施工标准不符的违规操作行为坚决予以惩处,最大限度规避事故发生可能,保障工程质量。
        3.2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监督意识
        在选用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时,应对拟选用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个人素质进行严格审核,根据其现场管理经验及个人素质决定是否选用。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实施管理前,需要根据工程施工方案,对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督的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与施工要求的详细说明,并对其进行安全与质量控制相关管理工作的严格培训,同时需明确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职务要求与岗位职责,要求其按照相关要求履行岗位职责,确保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各司其职。
        3.3建立集体监督机制
        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公正性与准确性,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的管理、监督水平,建立集体监督机制十分重要。为此,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需根据现有情况,改变传统的监督方式,遵循“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建立集体监督机制,配备2名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的监督人员,这些人员的专业资质需符合专业性要求,禁止无相应资格证的人员上岗。对于建筑工程的不同监督要求,需由监督管理方责任人签发后,按照各项要求进行相关工作的落实,以保障监督机制的有效性与规范性。
        3.4转变现有监督模式,集服务执法于一体
        鉴于现有监督模式难以跟进施工现场管理要求,可通过加强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及事后控制等途径加以转变,使每一施工环节均能以对应的质量监督制度进行审核评估,监督执法功能也能够更为有据可依。另外,在传统单一的监督执法功能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引入服务功能,使质量监督工作进一步融合于现场管理工作当中,进而发挥更有力的监督效能。
        结束语
        对于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施工质量水平以及施工效率,同时可以保障建设单位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能力。在实际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时,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好各方面的施工现场管理及质量监督,并完善各项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庆伟.论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08):172-173.
        [2]崔国权.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及质量监督方面的发展[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1):60-61.
        [3]杨艳红,李大明,刘志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居舍,2018(30):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