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市政工程建设也逐渐迈向新阶段。在以往的市政道路建设过程当中,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较为稳定舒适、安全便捷等诸多的优势和特点,因而被广泛的运用于市政工程的道路建设当中。但是,由于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市政道路的沥青路面很容易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市政道路的美观,更有可能会造成市政道路的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到人民的出行安全。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检测要点
引文:在当前阶段的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沥青材料被广泛的运用并普及。虽然沥青材料具有诸多的优良性质而被广泛运用,但是在实际铺设的过程当中,还是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多加防范,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当采用较为科学的对策对沥青道路的病害威胁进行排除和防范,尽可能的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本文围绕着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的病害原因及其检测要点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的病害原因分析
(一)设计不当问题
对于市政道路来说,施工设计是保障其道路安全性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在施工设计阶段就由于考虑不当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将会导致市政道路的整体建设过程无法满足实际的通行需求,而使沥青路面出现一系列的病害问题,增加道路路面损毁的几率[1]。由于设计不当而导致的沥青路面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首先,在施工设计阶段,没有按照工程的预期计划和国家法定的政策标准,对沥青道路的路面强度和厚度进行妥善的设计和结构的规划,在道路的设计阶段,工作人员没有准确的估计预期的路面承载量和车流量,导致路面的承重力不够,无法承担路面后期投入使用之后可能会带来的交通车流量需求,导致路面病害的发生概率增;其次,在设计阶段对于暗含填土的设计不理,导致暗沟的设计深度不符合实际使用的需求,厚度也没有达到预期标准,导致道路基层未被压实,出现纵向或横向的裂缝;除此之外,在市政道路建设的材料选择上,没有结合沥青混料的科学配比进行材料设计,导致在材料使用的过程中沥青的延展性和粘结力较差,导致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出现的概率。
(二)施工过程的问题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阶段,也容易由于一些操作不当造成沥青路面出现问题。具体来说:首先,沥青路面的路基施工强度不到位,导致弯沉值过大,造成路基发生不合理下沉,最终导致沥青路面产生病害的问题;其次,在道路施工作业的过程当中,对沥青等建筑材料的混合料水的配比控制布局合理,造成道路半刚性的基层铺筑作业出现问题,产生过大的干缩应力,最终造成路面病害产生的几率扩大;在使用混合材料对路面进行碾压作业的同时,没有结合道路建设工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来对施工的机械和设备进行数值调试,造成混合材料的碾压质量达不到预定的标准,同时,混合材料在运输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成分的离析情况,继而使材料的混合细料不断的上浮,造成材料不合规,造成路面病害现象的产生;除此之外,由于基层养护作业没有按质按量的完成,导致路面未按照工程的建设规定进行定期洒水工作,造成了沥青路面产生干缩裂缝,在进行沥青的碾压作业的过程当中,铺设油层的时间不一致,造成内外温差不一致而产生的内外压强差,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路面病害现象。除了上述这些主要因素,沥青路面病害还有可能是由于一些外界的因素影响导致的。主要涵盖了气候温差、水流侵蚀、车辆超载等诸多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病害现象。
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病害的检测要点
(一)加强市政道路的设计准备工作
在市政工程沥青路面的设计阶段,应当严格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作为依据,进行沥青路面的设计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合理,并做好道路建设阶段的一切准备工作,保障道路设计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沥青路面的铺设相关要求,结合道路铺设的时间、季节以及温度差异等多种因素,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特别是在夏季或者雨季,应当注意温度和温差、降水等天气因素给路面铺设造成的阻碍,影响到沥青材料的稳定性。同时,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要结合路面的抗拉性能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干缩系数,提高沥青材料的拉抗性能,使得道路实际测量结果符合设计预想的数值,满足沥青路面的工程厚度要求;另外一方面,沥青路面必须要按照规定的配料登记来进行沥青等建材的配比与混合,按照规定的建设等级的需求,使各种建筑材料得到科学的混合,控制混合材料的密度,使其符合工程预定的材料数值要求,对于各种混合材料的使用方式和要求进行掌握,使各种不同材料在配比的过程当中达到效果的最优状态,以科学的设计最大限度的保障道路建设过程不出现病害情况。
(二)强化施工阶段的防护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实际铺设施工阶段,必须要使用科学的配比和混合方式进行材料的铺设,将所有的材料进行均匀的混合和搅拌[3]。在材料调配完毕之后,需要对材料进行温度的检测,并在运输之前记录温度的数值,对配比完毕的材料进行抽样的监测和化验,查看沥青集料的吸附性是否达到了建筑工程所规定的要求,结合本次工程开展的实际情况,在调配好的沥青建材当中加入少许石灰,使混合材料进行合理的监测作业,加入抗剥落剂,提升混合材料的温度并将温度保持在一定的数值之内,如果在材料搅拌的过程中出现结块情况,应当提高混合拌料的温度。在正式铺设材料的过程当中,应当防止路面产生裂缝。对于沥青路面的接缝,应当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来进行。
(三)其它措施
在对沥青路面进行铺摊的过程中,应当处理由于铺摊机造成的难以避免的接缝,在铺摊过程即将结束之时,应当使用工具对末尾的接缝进行切除,使铺设完成的路面变得更加整齐,在对接缝进行切除之后,应当对被切除的边角料进行及时的清洁和处理,并在路面上及时涂上透明的柏油,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最后再对沥青路面进行横向的压实处理[4]。在沥青路面的压实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压实的方式和路面的实际温度,必须要对这两个指标进行调控,才能保证沥青道路的铺设有序平稳的运行。在这一过程当中,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首选,必要要重视初压阶段的操作,要注意保证压路机的往返轨迹具有一致性,在驾驶压路机进行操作时,切忌边走边停,要保证压路机的平稳运行;其次,在复压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和初压过程的衔接,必须要在初压结束之后立刻进行复压,不要停留。最后,再进行路面的终压工作多方面共同保障路面不出现裂缝、褶皱等病害[5]。除了上述几点问题之外,在沥青路面的铺设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排水措施的硕果,为沥青路面加设防水层,防止雨水或道路积水往路面的细小裂缝处渗透,重视路面排水设施的建设,防止雨季或者路面积水在沥青道路上停留的时间过长而给沥青路面造成损害。
结语: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对沥青路面的铺设过程以及设计阶段进行优化,防治路面存在的各种病害,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庞涛.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6):272-273.
[2]王利.市政道路玄武岩纤维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应用[J].智能城市,2020,6(10):179-180.
[3]杨龙.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浅探[J].四川建材,2020,46(05):146-147.
[4]靳利军.浅谈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工程中的现场热再生施工技术[J].砖瓦,2020(05):166+168.
[5]邓钦松.浅谈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3):27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