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乡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为了不断提高利用效率,要结合具体实际,提高对于乡村土地开发与利用的认识,要严格按国家规定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利用,从而才能进一步推进乡村经济不断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就乡村土地开发过程中常见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可以更好的实现乡村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乡村;土地;开发;利用;困难;分析
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并将新农村建设作为战略实施的基础,而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开发利用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合理地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提升土地的利用率,使土地的使用价值得到体现。然而当前在乡村土地开发利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发人员对土地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土地开发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新农村的构建。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更加合理地对乡村土地进行开发利用。
1乡村土地开发利用概述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1土地开发利用概述
我国为了有效维持耕地的保有量,通过财政支持的形式对土地实施综合的整治活动,主要针对道路、林业的进行整理,将适宜开展农业耕作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不断扩大耕地范围,提高土地的质量,达到理想的开发效果。通常,对于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可使用行政、工程技术等多种途径,不断优化当前的土地使用结构及效果。目前我国在实施土地开发时主要针对下述内容开展:对用地的结构进行优化、提升土地集约使用率、对道路进行综合施工及治理、根据具体的条件实施居民点的合并、重新开发废弃土地及明确土地的开发与使用权限,挖掘土地资源的储备量,从而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1.2土地开发利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针对新农村实施土地开发主要指对辖区内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对乡村的资源进行妥善的保护,使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利用更加科学,符合当前农业发展的总体方向。第一,从资源层面分析,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多,因此人均分配到的土地面积便随之减少,人数与资源的数量悬殊不断形成新的社会矛盾,在乡村范围不断出现违规开垦的现象,土地的质量也由此日益下降。可见对土地实施科学的开发势在必行。第二,使用更为全面的开发模式,能够促进农村建设的合理性不断提升,相关管理人员可考虑统筹配置土地资源,提升资源的使用率。第三,有效的资源开发还能促进地方生态项目的建设,使农业工作者充分借助地方的资源优势创造新的经营项目,从而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同步发展。
2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开发利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2.1土地开发利用与村容村貌、生态环境结合
在实施新农村的建设与规划中,需尊重原始的资源与地貌特征,不能因对土地资源的开发而降低地方的生态条件。在实施具体的开发规划时,需从全面的角度衡量规划的合理性,将乡村的林业、土地及道路等资源一并纳入整体的规划范围内,使乡村在开发后能够得到形式上的优化和提升,使其更符合居民对环境的期望和诉求。此外,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还需涉及后备资源的挖掘。开发人员需切实从地方的实际生态环境出发考虑,不能以消费林业资源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只有坚决坚持可持续的开发理念,才能达到理想的资源使用效果。
2.2土地开发利用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结合
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需以保证保有量与耕地的质量为前提,因此在实施具体的开发措施时,需与当前的农业设施结合使用,如挖掘新的沟渠,对盐碱地及农田设施进行整治和优化等,以上述方式来有效提升土地质量,从而提高产能。此外在实施基础设施的新设与完善的过程中,需全面考虑生态及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不能以建设为唯一的目标,仅追逐功利性的目标,而未达到农业设施的理想利用标准,从而造成基础设施的资源浪费。
3乡村土地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3.1对土地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无疑,对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使用对推动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部分管理者在资源开发方面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认为土地资源的开发仅是对现有的土地进行简单的规划,只要明确划分出居住及耕种的区域界限即可。该类管理者未从国家的整体调控方面考虑,也没有明确认识到当前存在的较为明显的人与土地资源的紧张关系,因此在资源开发方面表现不积极,导致开发工作进展不明显。此外对土地资源的开发还需要进行土壤质地的分析和把握,不能将目光仅停留在所在区域内的资源及人均面积。如果人均可耕种面积较高,但整体可利用资源较少,也需进行合理的规划。部分管理人员未考虑到上述因素,因此未实施有效的土地规划方案,这也严重影响了地方的土地资源使用效率。
3.2土地开发利用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实施具体的开发工作时,需将数量指标与质量效果兼顾。但从目前的实际开发效果来看,多数的开发工作在合理性方面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往往更关注开发的量,而忽略对质量的保证。即便开发的土地具有良好的质量水平,但未形成更科学的分布结构,且耕地的高度不一,也会影响后续机械化的开发效果。因此实施具体的开发策略时,需首先从布置机耕道工序入手,多举措提升耕地的质量,这也为后续的机械化耕地提供了基础前提。目前的开发工作仅考虑耕地的元素,而未涉及其他要素的管理,后期也需在此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3.3土地开发利用工作缺乏先进技术的指导
实施土地的开发和利用需以经济、工程技术等多种措施作为辅助,从而达到更科学的开发效果。使用先进的技术,便需设置配套的耕地设施,如果耕地宽度及高度不一,且未设置必须的排水或者灌溉系统,则需在实施开发工作时,侧重利用工程技术来合理构建相应的水利项目,从而提高耕地的质效。此外还需重点排查开发区域内是否存在闲置的荒地,针对该部分区域也需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使用,从而进一步扩大可利用的耕地范围。
3.4土地开发利用工作缺乏综合性
实施乡村的土地开发用时较长,且涉及范围较广,复杂程度较高,因此在实施具体的开发举措时,需从整体角度出发,采取综合性的技术和手段进行规划。但从当前的开发工作效果来看,还是重“量”过于重“质”,没有从全局角度实施土地规划,如将耕地区域设置在与主干道或者居住区较远的位置。此外在针对土地开发的过程中未重视其他资源的维护,导致林业等资源受到破坏,这也会严重影响地方的生态发展。
3.5农村土地流转后土地保障功能如何存续
土地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土地的种植人员可在市场的需求引导下组织与实施经营活动,从而获取经济收益。而村民的就业及养老等问题具有社会性质,需依赖于完善的社保制度来承担与解决,可见农民的生产活动与社保是相对独立的不同系统。但我国国情较为特殊,土地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生产职能,还是种植者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农村社保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土地资源便承担了主要的农民生活保障的职能。可见土地是具有综合性的保障性资源,其包括了生活、养老及失业等多项保障职责,而随着乡村向城镇转化速度的不断提高,土地的流转也成为亟待面临的问题。在农村社保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土地流转对地方农民的生活和保障等方面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4促进乡村土地开发利用的措施
4.1在政策制定上各级政府部门给予必要的倾斜
相关管理机构可通过政策的制定来强化对农村土地综合管理的指导。加大对土地开发的实施力度,倡导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策略。具体可从制定土地出让金,或者对新增用地收取使用费用的措施,来弥补农民及农村的经济收入,在土地开发与利用工作中,体现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的。
4.2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工作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地开发效果,首先要从提升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强化土地开发意义的教育培训,让工作人员在意识的指导下,有序开展规划工作。乡镇部门可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与行业的专业化培训活动,让其对国情及土地开发和农民的关系方面建立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意识,以更为丰富的工作举措参与土地开发工作,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4.3对土地开发利用工作进行合理规划
实施土地开发涉及的领域较多,在具体建设与规划中,需在农村整体的建设理念指导下,围绕土地资源的总体建设目标和具体的区域建设方案,来安排实施开发项目。在编制具体的开发计划时,应围绕整体的规划目标进行,同时兼顾对土地资源的维护,尤其针对耕种土地,需使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来提升种植产量。此外还需针对老旧的乡村进行逐一治理,使其向中心村落转化,以此改善与提升农民的生活条件,全面完成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4.4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对土地的开发和重新规划必然会影响到多方的利益,产生一定的纠纷。如果个体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视整体的利益追求,便会严重影响土地开发的进展和效果,甚至会减缓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因此构建并使用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管理,便显得更为重要。在法规中明确规定各项活动的权责,使土地开发工作有据可依,这样便能够推进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可结合当地的实情,从乡村环境、生态及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法律加以细化,从而为土地开发的实施提供细节性的保障。
4.5加强扶持和引导,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生存保障,因此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开发也必然会影响农村的就业率。政府应在实施土地开发的同时,将农村丧失耕种权的农民纳入城镇劳动体系进行统一调配与管理,建立统一的就业机制及用工市场,并制定具有一定倾斜度的政策进行扶持,从而促进农村失地居民尽快解决生存问题。具体可对该部分农民实行个税减免、创造更多的盈利渠道等举措,鼓励农民自主经营,创办企业,优先为失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有效化解农民生存与土地经营之间的矛盾。
5结束语
随着新时期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有效的协调城乡发展,需要重视加强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在实践开发与利用过程,应该进行合理规划,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总之,做好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土地开发利用工作,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6):77-78.
[2]王佳.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相关整治[J].江西农业,2019(14):115.
[3]阿依努尔·买买提伊力.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方法初探[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0):243.
[4]周燕.川南地区农村土地集约型开发利用探析[J].吉林农业,2019(11):49.
[5]马鸣远.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2):12-13.
[6]徐久业.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创造最大社会价值[J].吉林农业,2017(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