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提升智障儿童能力发展浅析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3期   作者:王大丽
[导读] 绘本阅读在提升智障儿童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绘本阅读在提升智障儿童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促进智障儿童阅读绘本能力的发展。利用绘本阅读能提升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关键词:绘本阅读;智障儿童;能力发展
        
         智障少年儿童的语言智力教育发展迟滞,智力大多数还处于普通的婴幼儿发展阶段,思维以直观性和形象性表达为主,刻板弥散,语言能力发展迟缓,词汇量少,生活实践经验贫乏。而绘本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形象,文字精练简洁,生活气息浓厚,内容与现代智障少年儿童的语文理解力和长期生活实践经验相紧密适应,适合特殊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智障少年儿童语文阅读一个轻松的人生起点。赏心悦目的儿童绘本以其巨大的艺术教育发展空间为全方位不断提高智障少年儿童各技能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一、绘本阅读在智障儿童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绘本精美的语文图画和丰富的知识内容一定能充分激发许多智障少年儿童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绘本审美阅读在把众多智障少年儿童身心带入美好生活故事情节的阅读过程中,他们的审美情感也会受到陶冶,审美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发展,而这种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绝不是单单凭借其在文字上的阅读能力所能可以替代的。其次,绘本文字阅读法还能助于培养更多智障家庭儿童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绘本里面还会特别预留给这些智障少年儿童许多自由想象的拓展空间,让他们根据每个绘本的内容整体设计意境,对每个故事情节进行展开丰富的形象联想,设计书中每个人物的肢体语言、动作。画面细节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往往会直接让很多孩子心中产生丰富的心理联想,对这些故事内容进行自我化的扩充、延伸。最后,绘画基本能力是提升很多智障少年儿童的一种精神境界。绘本不仅可以是孩子讲一个童话故事,学一点基础知识,而且不仅可以全面性地帮助孩子独立建构多元精神,培养孩子多元智能,还能带给他们精神快乐空间与心灵快乐家园。
二、采用多元化方式引导智障儿童的绘本阅读
         早期,绘本阅读被智力障碍家长和学生当作“睡前故事”,被智力障碍教师和学生当作是传达知识和道理的工具和媒介。这种新的绘本阅读没有将智力障碍儿童和成人作为绘本阅读教育的主体,互动的过程较少,形式单一,不利于教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今学校教师已经可以用更加灵活的绘本阅读方式引导智力障碍学生一起进行智力障碍绘本和语文阅读。以设置一个悬念故事为主要案例,教师甚至可以与一位智力障碍的儿童一起仔细梳理智力障碍故事的脉络,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走向,通过组织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智力障碍的儿童对参加绘本阅读活动的兴趣,引导师生共同讨论,鼓励智力障碍儿童进行主题发言,创设良好的智力障碍语言阅读活动环境,让智力障碍的儿童能够敢于语言表达。
三、绘本阅读提升智障儿童能力分析
(一)提升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智障儿童认知的能力是指智障学生能够通过对人脑的加工、储存和分析提取信息的综合认知能力,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大脑中的想象等综合认知能力。一般来说智障学生比儿童的感知慢,且范围窄,注意的时间短,易分散,范围狭窄。

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一些小事物感兴趣,以那些无意识没有注意到的事物为主,记忆的速度慢,容量小,保持难,再现难。他们的思维长期地停留在直观形象的阶段,缺乏了灵活性和目的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差。优秀的绘本虽说图画直观,文字简洁,但其主要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却很丰富,集很强的生活性、哲理性和社会教育性于一身。绘本可谓是一个小绘本,大世界。优秀的智障儿童绘本之所以贴近智障儿童的内心世界,均因其具有相当强的儿童感染力,经常将一些儿童生活中的问题,诸如对爱与恨的接纳、心理与安全、生命与自然科学等通过了讲故事、做游戏等多种方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因此,绘本很好得充分契合了生活中智障儿童的这种认知心理缺陷。优秀的绘本能够带给生活中智障儿童的不仅是别样的生活童趣,更是一种新知与人生道理,绘本给予智障儿童的不仅是一种阅读的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绘本赋予智障儿童的不仅是认知缺陷的补偿,更是智力的发展。
(二)促进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一种指培养孩子在其日常生活中能够照料自己的自我服务性和参与劳动的生活自理能力。[1]生活自理能力被认为是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健康社会对于智障家庭和儿童的基本自理能力要求。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获得,有助于培养和提升一个智障家庭儿童的存在感、自信心、责任感以及独立地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助于培养智障家庭儿童更好地形成自立自强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同时也有助于引导智障家庭儿童更好地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顺应健康社会。然而,现在大部分的学者认为智障家庭和学生自理能力的低下除其自身的智力水平存在缺陷的一个客观原因之外,学习和资源不当也是智障儿童造成他们直接参与社会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儿童绘本因其很强的社会教育性、可读性、情趣性丛书填补了目前关于智障的儿童关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阅读的材料中情趣性不足的知识空白。情趣性丛书中的一些图画不仅色彩夸张诱人,而且一些图画局部的折叠展示方式的大胆采用使得智障的儿童在书页中可以不时地翻开一些折叠面,看到一些图画内部的事物,这个折叠展示过程也不失时宜地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强烈好奇心与丰富的想象力,符合了智障儿童的的阅读是心理的。
(三)促进智障儿童的情绪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人对于客观的外界环境和事物的一种态度的观察和体验,是人脑对于客观的外界环境和事物与客观主体的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感觉反应。由于智障儿童的情绪、情感的发生晚、分化迟缓,发展落后,体验肤浅,表现单调甚至极端,对他人的复杂表情的认知困难,很难真正做到察言观色。此外,他们的人际情绪、情感具有高度不稳定性,且在生活中缺乏了诸如社会责任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的情感。由于智障少年儿童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人际情绪、情感的能力差,导致他们与人际之间的关系淡漠,不能正常地自我进行新的人际交往。绘本以温馨欢乐的色彩画面,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形式走进了许多智障少年儿童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悦纳他们的情绪变化无常,抚平他们的焦虑不安[2]。
         总之,绘本的阅读为许多智障的儿童阅读教育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渠道和视角,它已经构成了绘本在社会、语言、认知、情感、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与教育相互联系渗透、整合的一种新手段和有效途径,结合智障儿童绘本的特征和智障少年儿童早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开展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有助于促进和推动对智障少年儿童的教育发展和对康复障碍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许阳杨.浅析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
[2]王培凤.绘本阅读与智障儿童相关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205.
作者简介:王大丽(1980.10—),女,大学本科学历,河南周口项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中小学一级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