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陈旭东
[导读]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小学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小学数学老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管理观念上的枷锁,创新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从数学教材和数学知识点入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做好学生的领航者和指路人。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途径。

陈旭东   福建省福清市阳下北林小学  350300
【摘要】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小学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小学数学老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管理观念上的枷锁,创新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从数学教材和数学知识点入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做好学生的领航者和指路人。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立德树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012-01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肩负着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理性思维的重要作用,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1善用教材素材,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数学教材中许多情境、范例中都渗透着“立德树人”教育,教师要将教材中所包含的“立德树人”因素挖掘出来,实现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例如,在进行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知识点的教学时,老师将课本上的做一做习题讲解给大家,让学生比较海豚、北极熊、企鹅、海报和白鲸的体重,并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并向学生普及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野生动物受到威胁,还有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要呼吁学生爱护环境,不要随手乱丢垃圾,要保护野生动物,为自然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爱护动物的好习惯,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受到“立德树人”教育的熏陶。
        2讲解知识背景,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在学生的小学的学习时期是至关重要的。当老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不应该只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学生还应该要分析每一个题目背后的背景知识和背景意义。培养学生的思想,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一门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学科,要养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使教学中数学“立德树人”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


例如,在进行四则运算中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时,对书本上的例题进行讲解,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米?老师在讲解这个例题的时候,不应该只讲解加、减法的运用,应该向学生讲解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为了促进和推动西部大开发,实现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从大局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改善群众生活,促进经济发展,要教育学生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3创新教学思路,联系生活实际
        新课改的实施对老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老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对学生渗透“立德树人”教育,而不仅仅只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只关注学生分数的提高,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全面发展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和渗透“立德树人”教育上。例如,在进行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中,通过讲解课本上的植树例题,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老师在进行这个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传达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植树需要大家相互配合、一起协作才可以又快又好的把树栽起来,要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其进行“立德树人”教育,使其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偏向将教学活动设计的灵活,让学生在新颖的、开放的、自由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与思考。
        4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数学实践是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数学学科本来就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所以老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积极地教学情景,在情境中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来,学生才会对课堂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例如,老师在教授三角形的分类的知识点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三根纸条组成一个三角形,第一次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然后让学生进行提问,挑选同学进行回答,然后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不懂就要问,如果自己不能准确地解决问题,可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老师和同学也要积极主动地为有问题的同学提供解答,使学生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好习惯。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主动地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主动思考,才可以真正地理解课堂知识,在知识教授过程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创设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融入其中,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立德树人”教育,增进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振丽.创建高效课堂,实现立德树人[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130+153.
[2]刘芳.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37.
[3]庞家华.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