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潘佳英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的三大主科之一,对小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要,本文主要进行数学学科中概念教学策略研究。主要通过对小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特点分析,来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究。通过探究,总结出直观式呈现、计算列举、贴切生活式和实践式的小学学术概念教学方法,有利于拓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概念教学思路,提升概念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成绩。

潘佳英   浙江省新昌南瑞实验学校  3125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的三大主科之一,对小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要,本文主要进行数学学科中概念教学策略研究。主要通过对小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特点分析,来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究。通过探究,总结出直观式呈现、计算列举、贴切生活式和实践式的小学学术概念教学方法,有利于拓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概念教学思路,提升概念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003-01

        在小学数学中,不应只注重数学计算的实践,也应注意数学概念的教学侧重。小学数学概念理解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完全理解后,才能更好地运用在小学数学问题中。经过研究发现,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概念理解越深,解决数学问题越轻松,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越高。
        1、小学数学概念的特点
        小学数学面对人群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特点。刚刚步入小学的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数学概念解释又相对比较抽象,所以低年级学生在理解小学数学概念时相对比较困难,那么小学数学概念在低年级阶段教学任务就比较重;高年级学生理解能力与文字认知能力相对会比较好,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任务就会相对比较轻松容易。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会呈现不同年级出现的教学阶段性的特点。
        小学数学是对初级数学知识的学习,属于基础性数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的概念会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来进行描述解释,更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概念,例如文字的描述、图表图画的描述等,所以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出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最后小学数学概念还体现出了较强的直观性的特点。也是为了满足小学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考虑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等问题,概念的呈现会相对更直观和形象,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接受抽象的小学数学概念。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概念具有形式多样性、教学阶段性与较强的直观性的特点,根据小学数学概念的特点,便于更好地探究出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2.1采用直观呈现策略实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概念的直观性,就体现了直观性教学的特点,更有利于小学生理解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将概念更加的直观化,在教学中使用直观呈现的方法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平均数的数学概念时,教材定义:“平均数是用来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虽然定义文字不长,但概念理解起来比较难,小学生无法直观的理解什么是平均数。为了方便小学生明白平均数的概念定义,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分苹果直观的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数学概念。A同学1个苹果,B同学3个苹果,问:“两个人苹果一样多吗?”,“那如果想让两个人一样多,应该怎么处理?”,“一样多的情况下,两个人分别是几个苹果?”,通过更直观的分配的方法,就可以知道1、3的平均数为2。



        或者在教学三角形定义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在黑板上绘画各式各样的三角形,让小学生通过图画的过程总结出三角形的特点,从而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数学概念。这样通过直观呈现的教学方法,就避免了教师在数学概念上用语文表达的形式解释浪费过多的时间,既可以减轻小学生理解的压力和学习的负担,又可以高效的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小学生更迅速地掌握学术概念。
        2.2采用计算教学策略实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像约分、互为倒数、最简分数这样的数学概念,这类是比较特殊的一些计算定义,用文字形式呈现出的数学概念定义看上去是很难理解运用的,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到准确把握概念的。那么针对这一类计算类型的数学概念,就可以直接采用计算的示范教学引导小学生理解定义,提升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互为倒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就可以直接通过几组分数的计算来进行教学,可以通过黑板列举出几组计算题目:6x1/6=?;1/8x8=?;3/4x4/3=?等,通过小学生的计算总结出几组计算结果均为1,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提示小学生,刚刚的几组计算结果均为1,并且6,1/6;1/8,8;3/4,4/3均是“互为倒数”,这样小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乘积为1的两个数就是互为倒数”的定义。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就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概念的解释,直接采用计算的教学策略来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即可。
        2.3采用生活教学策略实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数学知识的运用,例如地图的比例,最短距离等运用,生活中的场景更容易让小学生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采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例如我们可以找到两张不同比例的地图,以及通过学生对自己所在城市的了解,就可以询问小学生:“这两张地图上家乡城市面积大小一样吗?你所在的城市真的只有巴掌大小吗?”答案肯定是“不一样大,现实肯定会比地图上的地方大。”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教学,小学生可以非常准确的找到不同,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原因、学习“比例”的数学概念。
        2.4采用动手实践策略实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概念时,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一组三个人,首先每个组发三个苹果,每个人会分得几个苹果?通过实践操作,小学生应该会很容易得出答案,每个人1个苹果。之后教师将每个组的苹果收回两个,于是每个组三个人,共一个苹果,此时每个人平均可以分几个苹果呢?小学生动手可以操作,操作结束后就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每个人的量,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分数的概念,教会小学生目前每个人的苹果数量可以表达为1/3,从而让小学生更有兴趣的接受分数的数学概念。
        总结
        通过整篇文章的论述不难发现,小学数学概念的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有很多形式,教学模式是非常多变的,但教学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将复杂难懂的小学数学概念通过教学方式的不同让小学生更轻松直观的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运用小学数学概念,提升小学生数学成绩。所以为了提升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积极创新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效率,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邱发玲.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 中国新通信, 2018, 020(005):204.
[2]张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004(010):219-220.
[3]唐克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18, No.484(06):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