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野下小学数学问题启发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杜萌
[导读]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而问题是数学课堂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杜萌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向家村小学  445003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而问题是数学课堂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060-0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开辟宽松和谐的数学民主课堂,使学生敢于提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六十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见了这题,当时即向我提出:“这道题未曾告诉具体人数,无法解答。”还有的学生提出:“告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个条件,又应该如何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时,我反问学生:“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学生的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又启发学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80%化成分数是多少?”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也很快得出结论,因为80%= ,4+5=9,因此这个班的人数最多是54人,并很快求出了这个班级男女学生的人数。
        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二、多角度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提问
        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营造的生动情境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深刻。
        2.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玩具飞机、排球等物品,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需注意的是,游戏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活动的安排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和学生的生活背景,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有趣并富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一个艰难、无奈、成功、喜悦的心理历程,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小明不小心把小芳的作业本带回了家,而小芳急着要用,那么小芳怎样才能拿到自己的作业本?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三种方案:小明送到小芳家;小芳到小明家拿;两人电话约定沿同一条路相向而行,小明送,小芳接。接下来,教师又指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案的基本数量关系、优劣等问题,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们一起探求知识的奥秘,一同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指导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应该善于问,而要想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必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掌握必要的知识,就会出现提出简单、幼稚甚至可笑的问题的情况,挫伤学生提问的热情。因此,加强双基训练,打牢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是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课余与孩子们谈心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想提问但又不知怎么提,所以这也需要学生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比如直接式提问、比较式提问、联系式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如在教学《统计》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老师今天特别开心,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我打算用一百元给你们准备一些水果,可是我不知道哪种水果多买一点,哪种水果少买一点,怎么办呢?学生展开辩论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统计出结果,选择表格形式统计数据,然后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通过创设怎样买水果这一辩论情境,引导学生对喜欢的水果进行统计,调动了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达到了满足学生探求生活奥秘的好奇心,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运用数据描述信息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带领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教学“利息和利率”这节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综上所述,质疑问难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精神,使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时刻关注的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柴晶.小学数学课堂的质疑[N]. 发展导报,2019-04-12(017).
[2]宋伟.例谈数学课堂的有效质疑[J].名师在线,2019(08):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