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利用活动课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舒宗刚
[导读] 对于数学实践活动而言,主要指的就是教师结合数学知识,积极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或者以合作的方式实施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动脑能力,利于培养小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而形成自主性。所以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如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

舒宗刚   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高源小学  445425
【摘要】对于数学实践活动而言,主要指的就是教师结合数学知识,积极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或者以合作的方式实施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动脑能力,利于培养小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而形成自主性。所以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如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能力;教学措施;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052-01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意识、思维、习惯养成的主要时期,所以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轻松,从而能正确认识到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进一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教材科学合理的利用,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一、确定活动课教学的活动主题和目的,让教学具有针对性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的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如《自行车里的数学》),但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践活动,不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入相应的活动主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规则和分配活动任务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二个环节,其任务是确立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具体任务,是对活动目的的具体化。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互动,通过协商确定活动规则和活动任务,以增进学生对规则与任务的理解,提高遵守活动规则和完成活动任务的自觉性。进行分组及各小组成员角色的分工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三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定的任务,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竞争,共同提高。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是实践活动课的第四个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必要时应注意帮助协调小组内的人际关系。教师还要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认真记录,为活动的评价和总结做准备。活动评价与总结是实践活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由各小组报告活动的情况(活动的过程、结果和活动后感受等),再由教师做总结。教师应重点评价各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等。
        二、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活动课的内容
        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因而教学中更需要让学生参与各项实验、练习、操作,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活动主题相应地要开展各种调查以及资料的查询等活动,而现代的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就成为同学们常用的工具。
        如,在教学“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一课时,为了增加学生对“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计量单位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合理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积累实践经验,我在学校计算机室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



        任务之一是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对江门地区的一些大型建筑、风景名胜区、江门各区的占地面积等信息进行搜索记录,利用这些同学们都比较熟识的地方,配上新学的计量单位,一方面可以让新知识与旧的认知自然融合,更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五邑侨乡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城市人文内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时空拉近,把空间缩短,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丰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提高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效率。
        三、大力改革活动课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目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授课时使用的方法较为陈旧和单一,思路不开阔等。要想对该现象进行改变,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活动教案不仅要精心设计,还要保证合理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对实践重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其体验。例如: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密铺》,在活动前期应该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引导学生要以小组作为单位,见下同样的若干n边,在相同的位置上标清楚角的序号,在实际活动的过程中要向不同方向拼组,进而找出哪些能够密铺的n边形,哪些不能密铺的n变形,帮助学生对密铺的意义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例如:六年级下册,在教学圆柱体积的过程中,把一个圆柱能够截成若干个小段,或者把若干个小段怎样拼成为圆柱的问题,对面的增加或者减少,学生几乎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在此时可以大胆的引导学生开展火腿肠的切和拼,这种的实践操作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优化活动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同于数学课,但它也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也有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该过程是围绕各个活动课题(或活动主题)的主要任务而展开的,一般地说实践活动的基本教学过程是:选择确定课题──制定活动方案──收集信息(或准备材料)──动手实验(或其他实践活动)──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总结评价。这里,“选择确定课题”实质上是对实践活动进行定向,包括激发实践活动意向、确定实践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明确实践活动目的、协定实践活动程序等;“表达陈述”是指将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成果用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展览等形式表示出来,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一般是撰写活动报告或活动体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包括过程总结、结果分析、交流甚至答辩等活动。对实践过程的总结,侧重在学生反思探究、实践中的得失,如。“我懂得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得失”、“我打算如何改进”等。
        但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一定要局限于这几个步骤。有人把数学实践活动确定为五个步骤:材料准备、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可见,在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其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开展数学实践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活动”这两字充分体现,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对生活中的问题及时的处理和解决,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内容要务实,形式一定要新颖。带领学生在数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问题和探索,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从促进班级所有的进步与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学到数学知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朱翠英.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30):123-128
[2]许瑛.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现状和策略[J].学周刊,2016(32):165-166.
[3]顾明珠.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4):123-125
[4]张森.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4,18(02):13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