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教学浅谈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唐玲
[导读]

唐玲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教研室  陕西  汉中  7234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078-01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乐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授课教学中,要善于精心地设计,巧妙地安排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得到主动的发展,因此,我是这样设计《触摸春天》这课的: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于是,让学生先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断。观后让学生谈感受: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有什么感受?接着揭示课题,学生又七嘴八舌谈自己眼中的春天。引入课文:“同学们多幸福啊,你们看到的春光如此真切,如此绚丽!可是,盲人呢?他们能看到吗?但就是这样一个盲童用它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绚丽多彩的春天,感受着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板书课题,并相机指导读题)。”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播放课件,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调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学生热情高涨。
        二、用心品读,感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环节我抓了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师先配乐朗读,学生思考: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并旁注自己的感受。)
        3.研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本节课,我准确地把握住了本文的编写意图和安排意图,重视课中引导,重点强化,难点突破,确立了“以读为本,引导感悟”的教学思路。在处理关键句子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中体会和理解,注重了学生自主揣摩、感悟的过程。
        在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主人公安静之后,我引导学生围绕“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奇迹发生的原因?”这一话题细读品味。抓“竟然”、“极其准确”“奇迹”等进行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并学习运用。在理解“穿梭”一词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盲人的体验活动,让他们闭着眼睛走路,使他们感受到眼睛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地体会到盲童安静能拢住一只蝴蝶多么不易。体会她对生活的热爱。


为让学生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我重点抓住三个画面,紧扣“流连、惊讶、张望”三个关键词语,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了安静丰富的内心世界。(1)抓“流连”,体会安静的神奇灵性。“流连是什么意思?” “哪句话告诉我们流连的意思?”教学2、3自然段时,我从“流连”一词入手,让学生找找相关的句子进行交流,并通过朗读,让学生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去感悟安静是一个充满神奇灵性的女孩。(2)抓“惊讶”,感受安静的内心世界 。“什么是惊讶?”“安静在惊讶着什么?” 并结合另一个盲女孩的心声,让学生感悟“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一句。还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音乐,渲染营造了气氛,然后在老师深情语言的引导下,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安静的内心。(3)抓“张望”,感受安静的缤纷世界 。“张望是什么?”“怎样地看才叫张望呢?”“她到底看到了什么呢?不要急着告诉我,把它写下来……” 我紧紧抓住文本的空白处,进行挖掘,引导写话,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内化了语言,并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她对美好世界的强烈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4.品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抓住课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或段落品析,同时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中感悟,以读见悟,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并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配上音乐,绘声绘色地朗读好课文。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培养了语感,训练了思维。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到了是安静对于生活的挚爱,创造了生活的奇迹。朗读——体验;体验——朗读,两者融会贯通,不仅使课堂充满了琅琅书声,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三、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想象、思维和个性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情感才能真实,想象才能丰富,个性才能发展。“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是作者眼前这动人的一幕所抒发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在理解这句话时,由于学生阅历浅,对那些身残志坚,创造生命奇迹的人不太了解。这时,我适时补充些资料:海伦.凯勒,生活在黑暗中,幽闭于盲聋哑世界里的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千手观音》一群聋哑人优美的舞姿。张海迪胸椎以下全部瘫痪,但她不屈服命运,自学了好多门外语,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接着,让学生随着轻松的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另外,还欣赏和读了诗,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写一写,读一读。加深了对“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的理解,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达到了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目的。
        这一节课设计,我重点抓词句品析,通过朗读品味,着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心去读书、想象画面用情去体验,让学生真正读进课文里去,把课文读进自己的心里去,读出韵味,读出思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