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学燕 湖北省巴东县京信友谊中学 444300
【摘要】初中生处于重要的学习阶段,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学生们不再处于小学那样懵懂无知的年龄,也不具有高中生那样高度集中的课堂注意力。所以,对于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因为这是其他能力形成的必要前提。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展开语文学习和思考,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点亮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069-02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思维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有效的作用,还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让学生们可以更加高效的展开语文学习活动。而且,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学生们可以获得关于语文知识点的更深入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对语文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语文教师在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强调自身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们受到良好教学方法的积极影响。在学生方面,这也能够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形成,同时,这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构建,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发挥个人见解的能力
要想提高思维能力首先要有好的思维习惯。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当他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时,老师不要急于否定更不应予以制止。比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很明显,句子中出现了“大约”和“的确”两个意义相矛盾的词语。这时,老师可以抓住这个点向学生提问:孔乙己有没有死?这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语义矛盾的词语?运用矛盾质疑,正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思考能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作者用词之深意。另外,从文章标题、人物形象或者结论的反面提出疑问,也能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对文章内容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比如,阅读《愚公移山》一文时,老师可以从标题中的“愚”字入手,提出“愚公”是真的“愚”吗?引发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思考,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教师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再给他们质疑的时间,他们就会细致地思考,认真地评判。某名男生就对这个女生的质疑很不服气,他说,“鲁提辖挥拳怒打镇关西”曾经引起人无数的崇拜,做人就要伸张正义。女生引经据典,将《水浒传》有关鲁智深的描写进行了盘点与分析,并且说得无懈可击。她说,在五台山的鲁智深不是一个惹人喜欢的英雄,不听话,他还打人,那个坏掉的金刚就是他的杰作。后又有学生补充,在五台山鲁智深置寺庙的规矩于不顾,偷偷喝酒。可见作为语文教师要巧设话题,给学生多多质疑的机会,让他们的判断能力不断提升,进而更好地适应深层阅读的需要。
二、启发学生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对于阅读而言,培植学生的思维是最重要的。学生在阅读中思维生长了,他们才能读懂更多的作品,才能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认识,也才能真正体味阅读的乐趣。猜测是培植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是让他们以自己的理解去推断原文本即将要发生的事,即将要涉及的细节。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学生在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之后,他们能感知作者描写的景色特点,能够体会作者喜欢春天、热爱生活的那份情愫。教师可让学生猜一猜作者接下来会写什么。学生真的可以猜到下一篇文章将描述春雨、春水等,老师可以让学生猜猜作者是怎么写春雨的,让他们试着用作者的风格来描述。有同学写下这样一句话:“开窗,细雨绵绵,飞向你的脸,飞过你的鼻子,然后停留在你的嘴唇上,温暖,清新。田野看起来是绿色的,好像我父亲是个画家,他把每一层麦子都涂上了一层深绿色。”这是学生们的简短猜测。当然,这不能和朱自清的大手笔相比,但学生们的猜测是相似的。他不仅抓住了朱自清运用重叠词的特点,而且抓住了原文鲜明清新的风格。
对于阅读而言,莫过于能学到原文的精髓,这样开启思维的方式,让学生与作者进行一次交流。 当学生看到了朱自清对春雨的描写,他们就能深深体会这种看似平淡的笔调有多么的不容易,在阅读的时候投入的情感也就不一样了。在阅读之后,他们又对自己的猜测进行了二度修改,加上了这句:“春雨默默地滋润着每一片土地,不管是贫瘠的还是肥沃的。正在发呆的时候,我听到妈妈喊我吃晚饭的声音,不,这分明也是春雨的声音。”明显地,多一次体验,就多一次思维,也多了一次创造。
三、灵活运用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毕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学生的主动性非常关键。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去思考。学生在发挥自身主动性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思维方法的影响,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比较多,既有逻辑思维法,又有对比思维法,还有联想法、综合法、概括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传授这些思维方法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面对问题时,知道如何去分析和讨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就可以用联想法,提升学生思维让人在学习鲁迅的《滕野先生》时,学生回忆-下,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作者的口吻给长妈妈写了-封信,依然用这样的方法,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作者给藤野先生写的信,另一组同学根据第一组的情况,用藤野先生的口吻给作者回信。这样,发挥学生的想象,对课文的情感领悟的更加深刻。还比如,对比思维的训练。学习《诗经二首》中的《关雎》和《莱霞》后,让学生对比它们在情感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何异同,让学生通过对比,对《诗经》的手法有更深刻的体会。
四、调动学生生活情感,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叶圣陶先生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激起学生的生活情感,提高其联想能力呢?我认为,学生“情感的核”既然已经客观存在,教师的工作便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进入和谐亲切、宽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头脑中才会闪出创造的火花。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学生从课文中了解到了罗布泊曾是个风景秀丽的仙湖,但因为人为的种种破坏,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死湖。学生在感叹罗布泊变迁的同时,不由得会想到自己所见的种种情景。这时我会因势利导,让学生谈谈亲眼所见的环境破坏现象,此时的学生都希望能一吐为快。有的说,原来的榔坪河清澈见底,可自从铁矿开采以后,榔坪河成了洗矿的地方,榔坪河变成了一条“红色”的河;有的还说,榔坪河的两岸,到处是人们丢的垃圾,有的还把得了瘟疫死掉的猪随意丢在河里,榔坪河成了人们的垃圾场……同学们由此又联想到在电视上、报纸上见到的环境污染的情景,个个脸上充满了忧虑……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而是成发散状态,思维的触角已经穿越了千里万里,变得灵活敏捷多了。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必须要时刻认真,掌握好这一门学科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技巧方法。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有效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所以说,语文教师在展开对学生们的教学时,就应该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促使学生们有效发挥自身的潜能,并逐渐成长为优秀的人才,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当前情况下,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中包括对学生的创新教育,面对这一教育要求,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贯彻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陈海龙.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蒋晓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41):87.
[3]倪尔英.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3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