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郑昭清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必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方法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仍存有较多的教学问题。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够完善,并且没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并且通过建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觉到快乐,同时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以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郑昭清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必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方法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仍存有较多的教学问题。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够完善,并且没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并且通过建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觉到快乐,同时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以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07-01

        学生只有拥有自主学习意识才能促进今后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在当前的数学学习中,还是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都要求学生拥有自主意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实践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内心活动以及年龄特性,并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教学,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关注,而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着重关注[1]。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时,可以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同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探讨,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见解,并且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予补充,使得学生探讨结果是有效的,让学生在探讨中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引发出学生学习潜力。
        (二)满足当下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大力提倡教室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目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主体是学生的教育理念,为学生丰富课堂教学体验,以便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而数学作为小学科目中的重要学科,更是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供应舞台,同时也满足了当下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将实际生活运用到教学中
        新教育理念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出实际生活,并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再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课堂与生活环境中学习,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并愿意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关于对称轴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学楼的特点,并让他们在草稿纸上进行模拟,并利用直尺找出中间的对称轴,再将草稿纸按照对称轴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教学楼之间的变化,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可以完全重合?再让学生与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最终发现真正的原因。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通过联系实际,向学生提出可以在生活中所闻所见就能找出答案的问题,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2]。
        (二)利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之中
        教师可以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创设实践活动,前提是这个实践活动必须有较强的趣味性,足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情景当中实行问题的思考与学习,以便学习到数学知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让学生机械化的背记公式,而是开展真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发掘数学的真谛,而教师则需要在一旁进行辅助,通过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才能得出问题答案的教学方法,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比如,在学习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内容时,在保障学生的安全前提下,教师可以带一块石砖到教室,让学生在学习课堂内容时,利用石砖进行测量,分别得出石砖的长、宽、高,并记录且求出石砖的体积。又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测量工具,组织学生到户外对学校的足球场和篮球场进行测量,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最终计算出面积。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不断探索并得出答案。整个活动过程,就可以明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导者,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让学生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每个学生之间都存有不同的差异,他们所涉及的家庭成长环境以及学习吸收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不能将所有学生都归拢起来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教学,而是注重引导学生自行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通过教师的课堂建设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3]。
        比如,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设置一个快问快答的环节,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出计算题,每隔一分钟就换一道题,而学生需要在这一分钟之内写出这道题的答案,一共准备十道题,而学生在这十分钟之内进行比赛,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看谁做得更多更快。用这样的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并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解题技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利用课堂教学不断对学生进行锻炼,加强提升学生的探索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会得到有效培养。而在教学时,教师将课堂主体地位还归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便他们学到更多的数学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兰.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中外交流,2017(41):281.
[2]陈友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神州,2019(26):207.
[3]高惠玲.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J].考试周刊,2019(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