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注重 提升数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张世龙
[导读]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通过渗透、拓展、体验等途径,有意识地把数学思想方法、推理能力、应用和创新意识等融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最终达到提升数学素养,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

张世龙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二小学
【摘要】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通过渗透、拓展、体验等途径,有意识地把数学思想方法、推理能力、应用和创新意识等融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最终达到提升数学素养,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渗透;拓展;体验;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05-01

        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生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有意识地把数学的思想方法、推理能力、应用和创新意识等融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最终达到提升数学素养,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
        一、注重“潜移默化”,渗透数学思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致力于追求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引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一切素材,在教学中有意识、创造性地加以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悟、体会,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思维和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圆的面积》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 6、12、 24、48等份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拼成一个学生们已经认识的图形。 通过这样一个小组合作活动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把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所拼出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从而让学生初步感悟“极限”思想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时,教师先启发学生用列举的方法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接下来要求他们观察等式,填写下面的空括号
        73+ 2 7= 2 7 +( )   214 + 50=( ) + 214
        300+ 800=( )+( )   ( )+46=( ) + 54
        通过强化练习,对学生进行演绎推理基本思想的初步教育。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各年级教材内容渗透其他数学思想方法:如通过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案例,渗透转化思想;在《找规律》中渗透有序思想;在《简单的排列:1、2能组成几个两位数》渗透排列组合思想 ;在《重叠问题:参加语文、数学小组的共几人》渗透集合思想 ;在《等量代换: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一样重》渗透等量代换思想等等。
        二、注重“学思结合”,拓展数学思维
        培根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以其缜密的逻辑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美。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常规的思路,通过剪切、拼接实验操作,得出以下的计算方法:圆柱体的表面积=一个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即S=ch+2πr2)。


这时,教师进一步诱导学生:“你能不能概括出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一些孩子通过进一步的观察,然后将圆柱体的一个底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知道一个底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两个底面合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恰好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又正好是圆柱底面的半径,从而得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cr。因为圆柱的侧面积是ch,因此,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S=c(h+r)。接着,让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发现后一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孩子们充分思考,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也理解得更深刻。
        在《合数》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判断两个质数的积是否为合数?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从“整除——约数——质数——合数”这样的知识链去思考:如果质数A乘以质数B得数C,则数C除了1和C两个约数外,必然还有约数A和B,所以数C一定是合数。这样的思考过程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推理出来的结论,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层,从而培养了孩子们思维的深刻性。
        三、注重“联系生活”,体验数学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们在教学中要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用于生活”的魅力。
        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新课后,我与学校小卖部事先取得联系:借用小卖部的文具物品,在课堂上开办了一个“数学商店”,学生当售货员,教师当顾客,教师来到数学商店的第一个柜台买文具,老师问:“铅笔多少钱一支?橡皮多少钱一块?我买4支铅笔6块橡皮,你应收多少钱?”教师又来到另一个柜台买7把尺子,9支钢笔。老师在教室里转了一圈,然后请各柜台售货员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对购买文具都亲自经历过,算起来当然得心应手,学生们都知道先算一种商品应付的钱,再算另一种商品应付的钱,最后把两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算出一共付多少钱。也就是先算乘后算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继续练习,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这样,学生们从实践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了小数四则混合的运算规律,比教师生硬的说教要容易接受,且记忆深刻。
        又如在教学《体积》时,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语文课本上《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会升高? 然后让学生现场观察:把石头放进玻璃杯,水面上升的现象, 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从而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空间概念。
        现实生活里,学生接触事物中,有很多蕴藏着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加深对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参与积极社区实践活动:如帮助楼内住户每月计算水电费;为室内装修户测量并计算铺地面用多少地板砖,喷刷教室四壁和屋顶需要购买多少涂料;植树节时根据种植面积和种苗棵树,计算行距,株距;在教学完利息的计算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实践到银行去存钱,亲身体验存钱的过程;选择适当的存款方式,如何填写存款单,如何计算利息,这样学生就能在存钱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学生觉得这些问题实在、有趣,身边处处有数学,越学越有劲头,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顾沛教授指出:很多年的数学学习后,那些数学公式、定理、 解题方法也许都会被忘记, 但是形成的数学素养却终身受用。基于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保持初心,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拓展和体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提升素养的“沃土”。(作者: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二小学 张世龙 手机号码:13886267137 邮箱:976176831@qq.com 邮编:441800)
参考文献
[1]《在数学广角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范小枫;
[2]《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王健.
[3]例谈小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芮阿琴.
[4]《体积和体积单位》 张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