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提高小学德育亲和力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敬利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们获取情感熏陶、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德育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途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教师可以选用古诗文诵读的方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德育互动距离,提高小学德育亲和力。本文从古诗词诵读活动的视角出发,就小学语文如何提高德育亲和力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帮助教师对现有的教学形式作出反思和改进,进一

敬利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  40226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们获取情感熏陶、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德育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途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教师可以选用古诗文诵读的方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德育互动距离,提高小学德育亲和力。本文从古诗词诵读活动的视角出发,就小学语文如何提高德育亲和力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帮助教师对现有的教学形式作出反思和改进,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教学;道德教育;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26-01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突出性代表,古诗文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古诗文的创新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学生们接受度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以选用古诗文诵读的教学形式,通过诵读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参与到古诗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来,进而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意识培养,在充满亲和力的氛围中提升学生们的德育教学效果。
        一、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德育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古诗文是汉语言文化的精髓,它用简单的语言、对仗的格式和富有韵律的声调,向人们描绘了一个个意犹未尽的诗词意境。正所谓“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古诗文的精华体现在对古诗文的诵读过程中。相较于西方语言对重音的关注,汉语言的发音规则中,已经涵括了对平仄调的区分,不同的汉字具有不同的声调,这为汉语平添了一份独特的音乐之美。因此,开展古诗文吟诵活动,是对学生审美观念的以此再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言审美情趣。此外,所谓“吟诵”,其实是一种没有歌谱的吟唱,它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情绪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突破传统古诗文教学只为学生带来视觉感受的局限。古诗文吟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抑扬顿挫的听、说活动,将诗歌中暗藏的浮沉切响融入学生的情感共鸣之中,提高了学生对美的认识,帮助学生在吟诵的趣味中收获音律之美和旋律之美。
        (二)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很多人认为,古诗文吟诵是一种创新性的语文教学形式,其实则不然。古诗文吟诵是我国古代私塾教学的重要环节,早在汉魏时期,就多出现了吟诵的教学方式。早期吟诵多采用方言的形式,因此又被称为“私塾调式”,进入近代之后,为了引入现代化的科学教学方式,人们又纷纷摒弃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将古诗文吟诵加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更加深刻地体现了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意蕴悠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此外,吟诵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研究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办古诗文吟诵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问题,将知识教学与道德、情感教育融为一体,拉近了学生们与德育的距离。对于学生而言,古诗文吟诵这种“复古”式的教学模式反而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是新时期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二、如何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提高小学德育亲和力
        (一)结合多媒体手段,开展诵读活动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中介系统,多媒体不仅能弥补传统教育系统枯燥乏味、不适应信息时代等缺点,也凭借其更加直观和生动的特点,有效提升了古诗文的直观性和生动性,非常适合教师开展古诗文的吟诵活动。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七律•长征》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的画面,随后组织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直观感受,再视频对应的画面内容中,适当配以旁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进行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分配1-2句诗词,让全班同学共同完成整首诗的朗诵。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范围,对语文课堂的教学作出了延伸,帮助教师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内,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增强学习兴趣。学生们也会在阅读活动中充分体会到的红军们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其知识与情感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二)结合多首古诗,提高教学系统性
        语文是一门具有强积累性、记忆性的学科,古诗文更是一个庞大的教学体系,体系中的每个内容、每一首古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等待着学生们去发现。为此,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古诗文诵读课”,课程围绕着某一具体的主题开展,通过集体诵读、分别诵读相关主题的古诗文,找到几首诗之间的共同点,并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加深学生们对这些古诗的理解和记忆。以小学三年级的《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古诗为例,这三首古诗均以传统节日或节气为主题,因此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二十四节气歌》吗?”并邀请全班学生一同诵读、背诵这首诗歌,唤起学生对此前所学知识的记忆。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首诗歌有什么共同点呢?他们与节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完新的古诗之后,再引导学生们对新的古诗进行诵读,加深学生们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找到古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引导学生们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了古诗教学、德育教学的双重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文教学是小学的重难点,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钥匙”。它是最接近传统文化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们汉语言文化素养的关键所在。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常用方式之一,教师可以积极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的“近距离德育”。除了上述介绍的两种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诵读活动策略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实际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一切教学方式都可以根据内容去调整,这需要教师们多研究、多总结,打造跟适合学生学习的古诗文诵读活动。
参考文献
[1]石哲菁.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力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10):47-47.
[2]孙习峰.谈古诗文诵读教学对学生情操的培养[J].语文天地,2015,22(2):53-54.
[3]王丹.融合古诗文诵读实施小学语文德育教育[J].中外交流,2017,15(46).
[4]孙毅.八年级古诗文诵读教学对学生情操的培养策略探析[J].求知导刊,2016,16(12):98-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