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赵大英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赵大英
[导读] 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教育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该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需要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理念转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展开,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知识,还能促进学生认知世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文章对农村小学语文教

赵大英    广西省南宁市宾阳县大桥镇中心学校
【摘要】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教育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该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需要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理念转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展开,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知识,还能促进学生认知世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文章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25-01

        引言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相关教育部门也把注意力转向了农村素质教育方面。我国农村的素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教育水平影响着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着我国综合国力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农村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有必要性,又有现实意义。
        1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意义
        1.1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受制于传统应试教育,许多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不能在小学阶段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导致他们丧失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开展创新活动。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阅读能力,又要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鲜明个性,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是动态的,能够重建支离破碎的基础知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创造思维也成为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完善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1.2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创造性注重推陈出新,不拘一格。小学学生正处在智力的启蒙和发展阶段,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其对社会的未来适应和对知识的接受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的是,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发散、思维集中等个方面,其中思维的发展与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有好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增强想象能力,更好地体会文本所传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1.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扎实的基本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说,做创造性工作要有发展观。很多优秀作品都是因为灵感的爆发而产生的,而灵感来自于良好的理解基础,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很好的理解语文作品,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灵活多变,小学生思维活跃,不会过多地受语文惯性思维的影响,因此适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策略
        2.1 展开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语文教学价值不高。小学生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学习定力不强,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展开趣味性教学,以此来抓住学生的注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进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中进行想象,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举例来说,在《刘胡兰》这篇课文教学中,由于效学生年纪较小,对英雄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对于课文思想理解较为困难。这时候,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破播放一些图片、视频等,辅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在不断积累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语文学科教学价值。
        2.2 结合实际生活,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此来对教学课堂进行突破。实际教学展开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于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而言,学生都是生活在美丽的乡村环境中,小学生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生的这种特点,结合农村自然生活进行语文教学创造。比如,在学习《落花生》的这节课,老师可以问学生:「大家都知道花长什么样子吗?」乡村小学生大多吃过花生,针对这个问题,鼓励大家踊跃回答,对于这类常识性的问题,大家想要表现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老师的提问应循序渐进,老师可以先问:「有谁知道花生是长在地上还是长在地下?」,这时大部分的同学一定会统一回答:「是地下」,老师再问:「那你们知道花生长在什么地方?」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教学,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由此可知,将教学活动与日常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3 注重课堂留白,激发学生想象
        “留白”主要是在绘画作品中留出一些空白,以表现作品的主题,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留白艺术,做到张弛有度,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就拿《最后一只战象》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留白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思考,比如:“它没有到遥远的……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本节课,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想嗄羧埋葬自己的行为,体会课文中流露出的凝重与忧伤,在思考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对学生作留白,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感悟,使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获得思维发展。
        总结: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了有效地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能力,不断学习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不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董西美, 王兴花. 基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激发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06):105.
[2] 光旭晶.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J]. 教育, 2016(11):00272-002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