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童亚秋
[导读] 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成与预设的关系,阐释了小学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和

童亚秋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下长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成与预设的关系,阐释了小学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5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学的价值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书育人”的模式中脱离出来,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才能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有序的进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存在密切的内在辩证关系,这两者既有统一的一面,又存在对立的一面,预设的目的是追求可预知的结果;而生成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过程。反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过度就会造成对生成的影响,从而忽视了生成的过程和重要性;而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计划的落实。因此,如何处理好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学中应该针对课堂实际情况,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该服从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首先,精彩的课堂生成离不开课前精心的预设。课堂预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是对课堂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活动。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在课前有一个对课堂清晰的安排和设置,因此预设是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预设主要是老师通过对课前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且按照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高质量的教学方案离不开老师精心的预设,同时也是老师教学经验和智慧的直接体现。预设教学方案的成功,可以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前预设的时候必须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设置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挖掘教材的内容,实现预设的成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精心的预设无法预知全部的生成。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课堂中存在很多无法预知的因素和细节,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预设的实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数学老师要有足够好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应对课堂各种突发事件,不能拘泥于课前设置的教学方案,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课堂的突发事件,把这些突发因素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价值。



        二、如何正确看待教学预设与生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是否能够轻松的学到知识,是衡量课堂生成效果的标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数学教学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及学生的动态发展。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就不能有效的体现出来,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没有实际意义,数学课堂也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虽然,小学数学进行了课前预设,但是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实践无法完全按照预设的轨迹进行。因此,要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关注课堂的生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尊重学生的生成,为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果学生有了创造的意识,那么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意识,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有益的生成。即便学生的思维方式打破了老师的预设方案,没有按照老师的方案执行,但是学生的生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对学生的发展极其有利的。
        首先,老师要转变角色,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帮助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有压力,从而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完成课堂预设,生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预设中给生成留出足够的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预设是必要的,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老师必须对课堂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和安排,但是在执行的时候不能死板,要灵活使用,为生成留出足够的空间。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活动,教学本身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此,生成与预设会存在很大差异。考虑到以上因素,老师就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做好预设的同时,为生成留出足够的空间,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课堂的预设是极其必要的,课堂的预设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使课堂有计划的进行。但是同时又不能忽略生成的重要性,要注重教学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重要性。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合理灵活的运用预设方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课堂动态中得到全面的综合发展。
        三、教学评价要适时准确,巧妙地运用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因此,我们应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促进学生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时准确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巧妙地运用生成。
        从上述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富含“数学味”的活动过程,它的价值取向有两点:一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结论,习得方法,丰富体验;二是在活动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因此,我们如果遵照数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就能准确引导学生适时评价学习过程与结果,或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或查找出不足的遗憾,或领悟出改进的方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力的。预设越充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这堂课就越有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