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课堂说理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王燕
[导读] 说理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越来越重视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的培养。说理能力与学生思维水平具有密切联系,其思维的发展是以说理能力为基础的,通过语言表达能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更加精确、概括、有条理。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生数学课堂说理能力培养策略展开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王燕    山东省烟台港城中学
【摘要】说理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越来越重视初中生数学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的培养。说理能力与学生思维水平具有密切联系,其思维的发展是以说理能力为基础的,通过语言表达能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更加精确、概括、有条理。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生数学课堂说理能力培养策略展开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说理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51-01

        前言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培养其数学意识,使其能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问题,进行交流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目标之一。说理能力能准确反映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已有知识对一些问题进行说理。下面,笔者就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自己在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方面的一些策略,以供借鉴。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欲
        敢说、想说是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前提[1]。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比较严苛,课堂气氛也相对沉闷,学生不敢,也不想说,这严重的影响到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其积极乐观学习态度的形成。笔者认为,要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首先需要营造出轻松、愉悦、民主的的课堂氛围,以此打消学生参与说理的心理障碍,使其能够畅所欲言,敢于说理、乐于表达。另外,当学生无法准确回答问题时,教师也不要急于进行说理,公布答案,而应当通过适当提醒和点拨,帮助其自主完成说理。同时,为了防止同学间的相互嘲笑,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及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能够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说理,使其在不知不觉间对说理产生较为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回答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方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敢于说理,大胆的进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传授学生正确的说理方法
        掌握正确的说理方法是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必备条件[2]。为此,教师在教学一个新知识点后,要传授学生正确的说理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会说,并且牢牢的记住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要“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时,教师就引导学生提炼规律,传授他们正确的说理方法。


先让学生画出 △ABC,∠B=45o,BC=7Cm,AB=5Cm,然后用剪刀将其剪下来,看一看能否与同桌的图形完全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所画三角形边与角的特殊关系,发现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书写格式为在△ABC和△DEF中,若AB=DE,AC=DF,∠A=∠D,则 △ABC≌△DEF。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让说理能力较强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在全班同学面前来说明如何运用边角边定理来判断三角形全等,教师对其正确的说理给予表扬,这样就能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只有学生在掌握每个新知识点后,能够主动说理,经常说理,并且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他们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其说理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三、为大多数学生的说理提供机会
        缺少说理机会是影响学生说理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3]。通过听课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在授课之后,通常会找一两个说一说然后就开始习题练习,而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无法得到说理机会,甚至有些学生还处于一知半解当中,此时,开始做习题只会让很多学生感觉一知半解,不太会做。为此,教师应该在讲解完知识点后,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说理练习,让学生自已说或在小组内部说,由组员互相考核,长此以往,不仅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如何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展开说理,这个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说理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消化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
        四、为学生的说理展示给予积极的评价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而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是他们说理能力提升的强大助力。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问题、自我展示给予肯定和赞许。当然,对于学生的表扬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化,这样的表扬才有特色,学生才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动力。另外,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教师还要巧妙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当中加以改正。
        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说理能力的培养对于综合素质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师认真的探索和贯彻实施。当然,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并非朝夕之间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长期的、不懈的坚持。
参考文献
[1]文长军.培养数学推理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9(35):74+84.
[2]王友峰.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提升学生说理能力——以《证明(1)》的教学设计为例[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08):3-5.
[3]何丽英.提高初一学生几何说理能力的尝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2):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