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行为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李玉佩 李红英
[导读] 因为中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颁布,导致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但是在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课堂行为怎样培养,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落实核心素养的问题。所以,下面是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行为的培养进行分析讨论,以供相关教育人员进行参考。

李玉佩  李红英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虎门小学  湖北  黄冈  438400
【摘要】因为中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颁布,导致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但是在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课堂行为怎样培养,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落实核心素养的问题。所以,下面是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行为的培养进行分析讨论,以供相关教育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行为;培养;分析讨论;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44-01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课堂的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等等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更好的进行理解,并且还能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用数学的思维能力去解决实际生活上的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加强自己的能力,制定有效的方案,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师在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作用
        第一,教师要衡量自身数学教学水平。针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老师来说也是有巨大的挑战的,所以老师必须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首先,老师应该明白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先提高教师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且在教学中搭建科学的核心素养框架,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并且能够促进师生共同进步[1]。
        第二,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重视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还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有时候老师讲题学生听不懂,这样学生的课堂效率就会下降。所以,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数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或者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发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一部分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教师的讲课方法非常的枯燥,学生提升不了兴趣,所以注意力会出现不集中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比较跳跃,无法进行全神贯注的学习。
        第二,学生学习效率低。在小学教育上,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效率比较低,而且在课上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不是非常强。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情况,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第三,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有些老师可能没有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依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在传统教育方法上,老师占据课堂的主体,这样容易让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而使用改革后的教育,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这样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进行学习。
        第四,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缺乏沟通的,老师不能很好的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可能也不会给老师说,这样学生会慢慢的减弱数学的兴趣,这样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利的[2]。
        三、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行为的策略
        第一,借助生活情景化,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真实有用性。在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上,数学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也让老师重视数学的教育,培养小学生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虽然数学知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但是数学知识的一些概念主要呈现的是生活化,这样能更好的让学生亲身经历真实的过程,让学生对数学更加有信心。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课堂行为的时候,可以从真实情景进行出发,这样能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教师在设计一些活动的时候,要保证活动的真实性,进行情景结合,比如老师想要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时候,可以利用商场购物的场景,可以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真实的进行买东西,还要让学生进行运算,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课堂行为。
        第二,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印象。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鸡兔同笼之前,让学生对“鸡兔同笼”进行预习,这期间老师要提出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在预习完成后老师应该对相应问题找学生进行解答,在提出几个相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老师在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找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且问题设定由简单到难,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很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3]。
        第三,提出一些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课堂上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印象,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更好的进行提升。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些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路更加清晰,而且还能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老师要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让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路更加开阔,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四,运用实践教学的方法,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课堂行为培养上,老师可以将实践教学的模式融入到数学课堂上,这样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老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更加深刻的了解,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形成[4]。
        结语
        综上所述,依据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数学课堂上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数学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要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并且能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昊.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2]刘源源.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小学生隐性学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3]黄凤. 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4]殷春阳.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