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德育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赵军锋
[导读]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进“智、体、美、劳”的教育之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提出“教育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奠定了基调。高中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重点内容,需起到促进学校德育组织良性运转,保障德育工

赵军锋   玉门油田第一中学  735019
【摘要】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进“智、体、美、劳”的教育之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提出“教育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奠定了基调。高中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重点内容,需起到促进学校德育组织良性运转,保障德育工作者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进而提升学校德育水平,实现德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德育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38-01

        引言
        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最终阶段,是学生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德育管理已经不能停留在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中,更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自律,实现自我提升,塑造健全人格。所以深入反思高中德育现状,积极探索高中的德育管理相关问题的成因,精准有效建立高中德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回顾过往,高中德育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1、德育管理工作地位普遍不高
        高中德育管理理论上讲一项保障性工作,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需要给与足够的重视。但是在现实中学习成绩是各个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这就造成学校的管理工作为教学工作让路。在德育管理中,领导及教师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区别对待,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德育管理的标准相对宽松和人性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则不会浪费太多精力。
        2、德育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德育管理若想取得成效无疑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各个高中实力不同,其设置的德育管理岗位的待遇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一些经费不充裕、实力不强劲的高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教师,组建德育管理教师队伍更是无从谈起。一些普通高中的学生处干事自身是刚毕业的学生,与高中学生的年纪差别并不是很大,由于其没有太多的阅历往往无法较好的处理好正直叛逆期的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对于一些学生的挑衅行为甚至会采用过激手段进行处理,最终诱发师生冲突。
        3、德育管理工作过程流于形式
        德育管理的开展离不开一系列的德育管理活动、德育管理评价等,一些学校将德育活动视作学校宣传的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吸引社会的关注,但是对于活动取得的效果及带来的意义却轻描淡写。对于德育管理工作的评判会通过量化的指标进行展现,通过考核、会议、报告、活动的数量来体现德育管理工作的程度,但对于实际效果却不甚了了,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在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上,一些学校将德育的指标进行量化,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打分,并最终通过学生的得分来评定等级。这种看似公平的评价方式却在执行中并不能做到客观公正。高中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最终于形成攀比心态的阶段,直观的分数评价可能会促使学生走上弄虚作假的道路。这就会使得德育管理的评价偏离了初衷,不仅不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反而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聚焦当下,高中德育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1、“重智育轻德育”思想盛行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和智育应该享受同等的地位。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尤其是高考这一风向标的指引下,智育已经成为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师普遍认为自身的工作就是完成教学任务,只要学生成绩好自身的社会价值就得以体现。而这种片面的智育教学理念最终会造成德育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德育管理队伍思维陈旧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泛,自媒体在向学生持续输出不同的知识与信息。这些可能已经超出老师所掌握的知识范畴,当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影响下形成一些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时,可能会与老师的观点产生碰撞。所以处理德育管理工作需要教师队伍不断更新换代知识储备,自身梳理过硬的三观成为学生人格塑造的引路人。
        3、德育管理体系仍未健全
        德育管理的推进及成效的取得需要一定的体系进行支撑,许多高校都有德育管理体系,但是这些体系往往没有从高中学生群体的特性出发进行制定,导致体系缺乏应有的支撑而流于形式。而且学校的管理体系并没有引入监管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
        比如学校采用学生行为管理处罚条例来约束学生,但是高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条例约束非常反感,如果学生犯错误后仅仅依据条例处罚而未讲究方式方法,则会引起学生的对抗,最终造成条例无法起到相应的惩戒作用而丧失其存在的意义。
        三、展望未来,高中德育管理工作对策建议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虽然古代并未有德育一词,但已有此类思想。在智育的同时抓紧德育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该意识到德育与智育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广播、板报等形式宣扬德育内容,通过各种文化传承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形成独特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将德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下去,实现德育力量的多元化发展。
        2、更新德育管理理念
        学校的德育管理方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德育管理工作,还需要兼顾学生学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应意识到德育管理并不是一味的去约束学生,而是帮助学生正视自身,能够自动自发的回到文化学习中,并积极面对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弱化行政班级的德育实施,而采用个性帮扶的方式来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3、优化德育管理体系
        在人员方面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德育管理队伍,通过待遇上的提升来吸纳有能力的老师参与到德育管理中。在机制上形成全员参与,形式丰富,摆脱数据管理实现学生成长自省。在组织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学校在进行德育管理中需要明确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其拥有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会自省,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自勤.新时代高中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S1):270-274.
[2]程鸿宇. 民办高中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