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生本•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构建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冯伟
[导读] 为深入贯彻核心素养理念,促进《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和落实,各学校纷纷启动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力求为学生打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主导权的回归,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推动教学改革步伐的稳步前行。北京市润丰学校贵阳分校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实际,率先开启了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针对原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不足,制定了全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于是,便有了“和逸心课堂”建设的正式启动。

冯伟   贵阳市观山湖区逸都国际学校  550081
【摘要】为深入贯彻核心素养理念,促进《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和落实,各学校纷纷启动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力求为学生打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主导权的回归,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推动教学改革步伐的稳步前行。北京市润丰学校贵阳分校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实际,率先开启了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针对原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不足,制定了全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于是,便有了“和逸心课堂”建设的正式启动。本文根据在2018年6月4日-7日参加的学校的“和逸心课堂”建设与质量提升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为切入点,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够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字】核心素养;初中数学;生本;合作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77-01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推广,伴随着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人心,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启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力求从根本上扭转传统教学理念,最大化的消除传统教学方式弊端,将课堂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提高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在搭建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的舞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从合作学习中不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通过参与“和逸心课堂”建设与质量提升特训,让我对“生本•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进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生本•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特点
        “生本•自主”合作学习主要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是生本、自主、合作,这三个方面无一不是对核心素养、新课标的践行和体现。“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高度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探究性、创新性为教学设计的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主动”是指引导学生开展自发、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的提升。而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课堂趣味性的提升、教学手段的新颖都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此外,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舒缓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主动的提升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成果,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进行问题的探讨、知识的学习、思维的活跃、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桥梁,在合作学习中处于沟通和指导的作用。


对于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是“分组”,既要考虑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也要结合能力以及沟通顺畅性,从而实现成绩好的带动学习差的,能力强的引导能力差的,最终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和发展[1]。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生本•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构建策略
        优化导学案,构建“生本•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导学案的引入是为学生后期的自主学习制定相应的方案,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导学案的制定除了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标等客观因素之外,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学习特点等因素,充分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搭建高效教学平台。换句话说,导学案的制定要能够保证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
        以七年级下册中《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为例设计导学案,这节复习课的主要
        目标是对能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题目选择适合的判定方法。教师可以预先将教学目标告知学生,给学生独立修读和预习的时间,借助教材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找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课堂学习环节中,教师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分享各自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存在的疑问进行交流学习。并将小组研讨学习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评价,及时纠正问题并就知识结构中的疏漏进行补充,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自信心的建立。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完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在点评和指导环节,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比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题目的创新,每个小组根据某一个题目进行问题的创新,设计出新的题目,让其他小组进行分析解答。看哪个小组的题目设计的最有难度、最有意义、最有新意。这个过程中,考察的不仅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其实更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课堂测验的环节进行考察,检验学习效果,发现不足,及时在课下进行巩固和完善[2]。
        课下,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和巩固,加深记忆,特别是针对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及时的查缺补漏,不断进行知识体系的完善,促进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和自学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生本•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模式是对核心素养的践行,是对教育的本质回归。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最大化的提升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教育的根本的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小梅.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19, 389(05):45-46.
[2] 许炎升. 浅谈"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1):P.190-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