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黎莎
[导读]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神圣的。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于学习和互动的过程。所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效率关键就在于教师转变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态度,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高效课堂主要表现在课堂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理解课文中的内容等。

黎莎   广西岑溪市马路镇丰平小学  543200
【摘要】教育是一门艺术,是神圣的。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于学习和互动的过程。所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效率关键就在于教师转变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态度,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高效课堂主要表现在课堂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理解课文中的内容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70-02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能够高效而准确地被学生吸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各项事物的要求趋于高效,体现到小学语文课堂中,非高效课堂莫属。教师要及时更新理论和观念,在深入把握神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结合自身对于高效课堂的理解,提出以下几个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想要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首先我们就必须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使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及其积极性的发挥。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老师在学生眼里不应当只是一个教导者,一个传播知识的人,而应当与学生成为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进行平等对话。比如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们要礼貌性的说声“谢谢”,如此,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也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其次,我们要尊重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并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主动性得以发挥。比如在古诗背诵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古诗积累较多,智力水平较高,在较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背诵要求,而对于一些语文成绩较差,智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我们则要降低要求,给予更多的时间,并使其充分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含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二、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
        新课改提出“以生为本”教学指导思想,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因此,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应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深刻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学中,我首先提出“2008”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在学生提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地震后,我围绕“地震”一词,播放当时抗震救灾的视频资料,在听觉和视觉的刺激下,学生积极参与到视频观看中,惊叹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迫害性。在观看视频后,我在大屏幕上展示本节课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并引导学生猜想本节课讲述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课文题目的分析,学生猜想本节课讲述的地震中父子两人的救灾过程,以及其中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随即,我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进行深入讲解。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播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事件,促使学生借助生活实际延伸至语文课堂,进而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缩小学生与语文内容的距离感和陌生感,进而在真实的、灵活的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步骤。



        三、精心设计教学,满足学生需求
        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认识自己在课堂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是他们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将课堂还给学生,而不是将课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填鸭式教学,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如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学生们的兴趣点和爱好点,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课堂环节,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备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知识点的短缺,从而进行补充,避免课堂出现尴尬的场面,因此,教师们一定要充足地做好课堂准备。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由于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且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经验的不同,学生会对诗中描绘的场面有诸多想象。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并进行充分预设,以免难以应付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烟花”和现实生活中的烟花有何不同,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对于这首诗的理解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看法,进行集中讲解,并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鼓励。课下,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如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胃口”,对于学生的帮助有哪些,课上学生生成的问题是否在教学设计中有提前预设等等,及时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修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创设情境,为高效课堂构建有利条件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思辨性较强的理性内容,又有形象性较强的感性内容,而后者所占比重较高。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直观情境,以便在增强语文教学形象性,刺激学生多重感官的同时,引发学生与文本内容或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这是高效课堂得以构建的有利条件。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其中重点描写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突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反映桂林山水风光的视频短片,以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在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我再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分别利用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进行了直观感知。如此,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既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进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五、挖掘文本优质资源,提升语文素养
        在全新教育教学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也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之美,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以外,人文素养、思想品质、审美情操等方面也获得全面的提升,从而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语文魅力课堂中促进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语文教材中有多种不同题材、类型的文章,有的是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有的是描写人物或某个事件表达情感,这些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以及创造美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相关理念作为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调整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健.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6):22.
[2]张霞.改变教学策略,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2(19):6l-62.
[3]霍玉英.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教师,2017(S1):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