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蜗牛宝宝”一起成长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谢静
[导读] “孩子们的成长就应该像蜗牛一样探究尝试,慢慢地稳步前行,感受自我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这些话引起了我很强烈的共鸣,于是我也开始记录我的教学故事,并在我的教育故事中学习解老师的方法,期望能和这些“蜗牛宝宝”一同成长。

谢静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北京  102612
【摘要】“孩子们的成长就应该像蜗牛一样探究尝试,慢慢地稳步前行,感受自我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这些话引起了我很强烈的共鸣,于是我也开始记录我的教学故事,并在我的教育故事中学习解老师的方法,期望能和这些“蜗牛宝宝”一同成长。
【关键词】幼儿;支持;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63-01

        事件一:动物的新家
        天天在上学时带来了几个动物模型玩具,本来我想要他妈妈把玩具带回家,但是天天说道:“我昨天跟坤坤说想带给他看一看”,然后我就接过玩具,请保育老师消毒好后,在区域活动的时候给了天天,天天和坤坤一起选择了建筑区,我走过去时他俩正在商量着搭建什么,看到我送过去的模型,天天表现的很高兴,开始和坤坤一起玩起了模型,天天滔滔不绝的讲起他带每种小动物的名字和习性,“你看,这是老虎,它可是最厉害的动物”“这是长颈鹿,它生活在草原上”“这是大鲨鱼,他生活在海里”,我看他两聊的很开心,但是搭建的任务早就忘到脑后了,我就顺势加入到他们的聊天中,说道:“那如果用我们建筑区的材料给他们搭一个房子怎么样”,“好,好,老师的主意好”两人异口同声的答应着。然后他们和建筑区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动手搭建起来,我就走开了,去看其他区域的小朋友,不一会建筑区传来吵闹声,我走到建筑区门口,天天赶紧跑过来向我告状“老师,硕硕把我们搭的房子弄倒了”硕硕也低着头的走过来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不小心转身就碰倒了”,正好收区音乐响起来了,我没有批评谁,只是和他们一起收拾了散落的玩具。在区域点评时,我请孩子们自己分析房子总倒的原因,大家七嘴八舌,最终发现原来用积木搭起的动物房子非常不结实,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了,最后我鼓励大家帮建筑区想想办法,明天可以给搭建的小朋友提供自己的想法。


大家七嘴八舌开始讨论了起来,有的要提醒小朋友小心一点,有的说要搭的低一点,有的说要粘起来,有的说要用别的材料加固……
        事件二:搭房子的材料变变变
        从第二天开始,孩子对于建筑区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跃跃欲试的去想尝试自己的办法,导致建筑区超员了,大家吵吵嚷嚷谁也不愿意退让,我就请孩子们自己排队分组,每天请不同的小朋友去尝试,然后把结果分享给班级的其他小朋友,两周过去了,孩子们虽然尝试了很多种办法但是仍旧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又过了几天,孩子们渐渐对搭建坚固的房子的事情丧失了兴趣,建筑区变得冷清了,就连一直坚持的天天也不选择建筑区了,他来到拼插区选了几个玩具开心的玩着,过了一会他突然叫我过去跟我说,“谢老师,你看我用这个插片玩具制造的房子多坚固,就算倒了也不会坏”,我这才明白,天天虽然不在建筑区玩,但是他在脑子中仍旧想着解决建筑区问题的方法,而且确实如他所说,用插片搭建的房子的确比较坚固,而且可以变换各种形状和颜色。收区后,我让天天分享了他的这一发现,可是有的小朋友提出了质疑,“老师,拼插区的玩具可以拿到建筑区吗”“这么小的房子住得下小动物们吗”……孩子们再次展示了他们的热情,各种各样的想法层出不穷,最终经过我们讨论决定建筑区可以借用拼插区的玩具,用过后会及时还给拼插区。
        案例分析: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在本次案例中我主要有几种支持方法:
        环境材料的支持者: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包括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玩具材料和宽阔的游戏场地,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以朋友的姿态对待幼儿,参与活动,不给幼儿造成无形的压力。在孩子出现各种想法的时候,教师及时给以材料的支持,助力其实践探索,不断研究新的方法去解决难题。
        创新想法的支持者:对于幼儿的探索创新想法、行动,教师应多肯定、鼓励、接纳、欣赏。在语言方面鼓励孩子,支持孩子的创新想法,并用语言进行引导启发。让幼儿体会到创新提问、想法的满足感。
        案例反思:
        解老师在《我和孩子是蜗牛》一书中也提到:“创设幼儿能够独立思考、摆弄、创作的空间,尽量减少成人对幼儿的干扰;提供幼儿身边熟悉的、可感知的、安全的及于作的各种材料,为幼儿大胆创造奠定基础;理解并肯定幼儿的做法,于发现幼儿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制订计划,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发展”。
        教师在区域观察中能够有目的的观察,发现幼儿的问题,适当引导,致力其发展。老师适时引导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师的隐性参与指导要适度,只要达到引发、深入游戏的目的即可,不必长时间参与游戏,否则还会影响老师对其他孩子的观察和指导。
        当幼儿对活动的材料感兴趣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要做的是目的的去投放材料,如身边随处可见的低结构的材料,能够引发幼儿无穷无尽的思考。这些材料简单、多变、可替代,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会不停地摆弄,主动探究学习。另外,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材料的时候,要尊重幼儿意见的同时考虑材料的层次性,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个幼儿的能力水平的条件,每个人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