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探讨游戏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杨理
[导读] 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其中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使用和有效的方式被推广开来。实施游戏化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或是形象化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愿意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从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正确的方式不断优化小学

杨理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中心小学  445033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就必须要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其中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使用和有效的方式被推广开来。实施游戏化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或是形象化数学知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愿意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从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正确的方式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游戏导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59-02

        游戏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将游戏和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学生容易接受。教育游戏就是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理念背景下针对当前的教学需要以及课程改革教学的目标,开发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教学氛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有效教学工作开展的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教学工作者着要重开展教育游戏。
        1.营造愉快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学习还没有形成一定意识,对学习的动力完全来自于外在刺激。他们对新鲜有趣的内容较为感兴趣,对感兴趣的事物就会积极地参与,以有意注意为主;对不感兴趣的就会心不在焉,以无意注意为主。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其教学的枯燥性。尤其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枯燥的讲述为主,将学生固定在座位上,被动地进行学习;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学生参与动机不强,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的学习状态中,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着知识;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有违教学的举动,这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而愉悦的教学氛围,更符合小学生求新求异、活泼好动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从而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与积极的学习行为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这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求知,在做中探究,在做中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如在学习小学低年级“分类”这一内容时,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学生来说,教师枯燥地进行“分类”这一抽象概念的讲解,往往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只能死记硬背,在做练习时也只能是机械运用,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为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学生所熟悉的游戏“带朋友回家”,让学生帮助小动物、各种车辆、水果等回家,引导学生将同一类物品放在一起。这样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教学氛围,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紧张心理与消极情绪,使学生在玩游戏、做游戏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了“分类”这一抽象的概念。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往往是以听为主。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获取渠道单一、获取信息的量偏低,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形成。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逻辑推理能力非常弱,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自于形象可感的具体事物。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可采用数学游戏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得到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内容时,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图形的具体形状与平面效果,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感,我设计了“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我事先准备一些具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轮流上台来动手摸一摸,然后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的形状,并让学生来画一画。这样的游戏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让学生动手摸、动脑思、动口说、动手画。这样的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协调动手与动脑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的概念、公式与定理等,这些知识点的产生都需要进行抽象概括与逻辑推理等思维的方式方法,而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起步。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就需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辅助学生进行思维,协调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游戏操作中锻炼思维能力。


如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两支笔,分别代表两条直线,让学生进行两种直线位置关系的摆放,看谁能够准确而快速地摆放出来。学生很快就摆放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相交与异面内两条直线相离的位置关系。然后,教师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学生便会提出这样的结论:平行直线和相交直线能够放在同一平面内,而异面直线无论如何变换位置都不能放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游戏操作活动集抽象概括、动手操作于一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后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抽象与概括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采用角色游戏,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的教学是难点也是重点,不了解概念,学生就很难全面正确的掌握知识。例如在“时、分、秒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时、分、秒各自的概念,才能让他们正确区分时分秒,才能让他们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教师采用角色游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时、分、秒,然后告诉学生接下来开始角色大变身游戏,将“秒”变成“分”,怎么样才能让秒变成分呢,教师要利用钟表上的指针进行解释,让秒针走一圈,走过60个小格的时候,它就能变身成分,这个时候扮演“秒”和“分”的学生就可以合体了,接下来让“分”变成“时”,同样,让分针走一圈,就可以变身成“时”了。通过角色变身告诉学生,时、分、秒作为计量时间的单位,它们的概念和关系,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它们的关系,从而避免概念混淆。同时,开展竞赛游戏,进行巩固练习,突破重难点。在小学生某个章节的学习完成之后,如果能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游戏,能够起到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用此方法。例如在“加法结合律”知识教学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开展竞赛,看看哪一组最快得出结果,采用的结合方式最合理。教师负责计时,出6-10到加法结合律的题,然后对小组的准确率、做题速度进行评判,评出竞赛中的优胜小组。通过竞赛游戏,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
        5.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遵循适当、适时、适度原则,只有正确地把数学游戏引入课堂,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教学目标要明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取游戏化教学,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盲目地引入数学游戏,会使课堂秩序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要将游戏的目的与教学环节统一起来,使游戏的开展都是围绕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开设的。
        保持教学严肃性;教育是严肃的,同样,教育游戏也是严肃的,不能因为游戏的娱乐性而是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忽略学习的任务,是教育丧失严肃性,在这个环节,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开导和严密监督,对数学游戏进行合理安排,不让教育游戏的娱乐性掩盖了它的教育性。
        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式都有两面性。在课堂引进教育游戏时,要充分认识教学方法的特点,取长避短,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只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控它,让教育游戏更好地服务与教学,才能更深入地融入教学环节。
        发挥教师的多重角色;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具有多重的角色。作为教学引导者,将游戏引入教学中,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认真恰当地完成教育游戏,要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游戏坏境中,要积极与教师配合,认真领会教师的意图,更大地运用游戏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要及时总结与反思;在游戏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要及时进行指导,同时做好总结,在面对问题时认真反思。教师要针对游戏环节中没有涉及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自主性学习,对于游戏环节中出现的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用于调整和纠正,通过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要加强德育在游戏环节的渗透;教育游戏的重要作用也体现在德育的功能上,而德育教育是是遵守行为规范的一种体现。游戏中重要的原则就是遵循规则,而对于规则的严格遵守也会使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行为意识,增加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在游戏环节,要充分提炼并深入挖掘教育游戏与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功能,最大程度上实现“玩中寓教、玩中育人”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总结数学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通过数学游戏也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全新的认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避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翁英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应用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01).
[2]吕晴晴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陈婷婷 张银 杨传达 教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