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指导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朱培
[导读]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能考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能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而且还可以巧妙地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朱培   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高源小学  445425
【摘要】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能考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能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而且还可以巧妙地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58-02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经常采取高段应用题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手段,意在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运用的认知,帮助学生巧妙地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而应用题的数学教育从本质上分析也是确保小学生计算能力以及理解技能提升的关键。针对小学高年级而言,其具备基础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技能,然而在应用题解题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题目条件分析不到位或者题目数量观察不够细致等,因此怎样切合实际地对小学生进行应用题解决步骤的指导,提升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效率,成为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巧妙读题,思考题目设计意图与解题技巧
        针对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题解题步骤的指导教学活动,因为诸多学生都会存在错误的情况,其中包括没有掌握题目意图的因素,以至于学生无法巧妙地解决问题,出现计算过程和实际过程存在偏差的现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题目,在题目中筛选重要的信息和数据,促使学生有效地了解题目要求,为学生正确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应用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所以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一种应用题类型存在着多样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想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思考还不是很全面,所以小学生很难充分合理的掌握小学数学应用题内容,并且对应用题的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也相对有限。因此,老师在培养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技巧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发散小学生的大脑思维,引导小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应用题,促进小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多元化的应用题解题技巧中,老师要用多种不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进行应用题解答。例如,小学六年级的女生有20人,是六年级全班人数的,请问小学六年级共有多少个男生?老师在讲解这道应用题时,应该带领小学生分析解题方法,进而从多个角度找出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如第一种方法,20(1-)=10(人);第二种方法,20-10=10(人)。老师就要运用多样的解题方法,引导小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综合能力。
        二、强化解题思路与规律引导,掌握解题步骤
        应用题是小学三年级数学当中的重点题型,在数学考试当中都是作为最后的大题去进行考核,所以不但难度很大,题干也比较长,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而直接进行解答,常常会丢失分数,影响数学成绩。对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理解题目,明确具体的解题步骤。一般三年级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主要分为五步,即读题、说题、分析题、答题以及反思题,在这之中分析题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读题就是在拿到题目之后先不要急着作答,而是认真去阅读题目,明确题目之中所给出的各项解题要点及条件,同时对题目的具体意思进行思考。说题是分析题目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读完题目之后应该要将题目之中的关键词全部划出来,比如“少于”“多少倍”“平均每个”“一共”等等,同时还要注意题目之中所有单位是否统一。


分析题就是对题目之中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经常会运用到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就是要求学生从已知条件入手渐渐分析问题;而综合法则是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答题就是根据分析结果将计算公式列出来,并计算出最终的结果,在算式后面必须要将单位加上,并写出答数。
        三、增加应用题的拓展训练,对应用题型进行多种转换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的培养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应用题的拓展训练,对应用题的题型进行多种转变,将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进行有效结合,将复杂化的应用题转化成简单的应用题型。并且在分析应用题的内容时,充分挖掘应用题中隐藏的应用条件,将其演变成已知的应用题条件,增加小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找出解题方法,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
        例如,服装厂打算生产700件衣服,目前已经生产了300件衣服,请问服装厂还有多少件衣服没有生产?针对这一类应用题的拓展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如:(1)服装厂打算生产700件衣服,已经生产了3天,并且平均每天生产100件,请问还有多少件衣服没有生产?(2)服装厂想要生产700件衣服,并且已经生产了3天,平均每天生产100件衣服,剩下的衣服想要在两天之内完成,请问服装厂要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件衣服才能按时完成任务?(3)服装厂想要生产700件衣服,并且已经生产了3天,平均每天生产100件衣服,以后要每天都比以前多生产30件衣服,那么剩下的衣服还需要几天就可以生产完?针对这样的应用题型,老师紧紧围绕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对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转换,增加小学生对应用题内容的理解,提升小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及时研究和归纳各类题目的解题方式,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很多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经常会感觉难度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使用正确的解题策略,对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及时研究和归纳各类题目的解题方式,能够更好地点拨和引导学生。还有一些学生对应用题束手无策的主要原因在于存在思维定式,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要引导学生及时转换角度,将思路理清。比如在“超市采购了200斤橘子,是猕猴桃的2倍且多50斤,那么超市采购了多少斤猕猴桃?”这一题目之中,很多学生因为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多就是“加”,殊不知这一题目就是一个逆向思维的题目。因此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要及时引导,依照题目含义将等量关系写出来,即“200=2?猕猴桃+50”然后再重点思考具体的解答策略,将猕猴桃提出来,得到算式(200-50)÷2=75。由于一些题目非常复杂,倘若按照常规思路就无从下手,由此就会进入到死胡同之中。这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变思维,从全局出发,整体把握其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2]。比如“6个数的平均值是8,如果将其某个数改成15,那么6个数的平均值就变成了9。那么改动的数原先是多少?”在阅读完题目之后很多学生都会想找到那6个数是哪些,其实这根本不必要,这道题目只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即可,先将改动之后的6个数的总和计算出来,即6?9=54,而改动之前的总和则为6?8=48,这样改动之后就增加了54-48=6,那么这时候只要继续思考哪一个数增加6之后会变成15,即15-6=9,最后答案就是9,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总之,数学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应用题,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美英.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为例研究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技巧[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1).
[2]高旭.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基本途径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7(10):186.
[3]贾风菊.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神州,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