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成绩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胡洁梅
[导读] 目前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其越来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本文对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成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胡洁梅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四中学  江西  宜春  336400
【摘要】目前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其越来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本文对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成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成绩;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93-01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也为日后数学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轻松自主学习氛围,变被动为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营造轻松愉悦课堂的氛围,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不再厌倦数学,然后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探究寻找答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情境创设,设置问题,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我探索,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带着疑问并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去学习数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从自主式教学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时间分配、学生学习需求、教学课件开发等多方面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营造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以讲解方程这一章节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鼓励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如等式的概念、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用学生已了解的等式引出方程,巧妙设置问题,带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意识,给其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自主探究。
        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由学生掌控学习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仅仅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概念、理论等知识,让学生记住所学内容,学生在不了解其本质的情况下,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虽然课上暂时记住了所学内容,但是很快就会忘记,并且教师单纯的讲授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渐渐地学生不会主动思考,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被动地学习以应对考试。当今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思考和提问的机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不断探寻习题中的规律,探究解题方法与技巧,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由学生自己掌控学习,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数学学习的本质,并体验到数学的奥妙。



        以百分数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上课时先根据数学概念,列出提纲,列出需要解答的几个问题,比如百分数的定义,什么叫百分数,如何从百分数的角度来分析税率、利率等,由此让学生自己联想,引导同学们独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我探究中不断提升。
        三、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主宰课堂
        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与学习效果,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对此,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宰课堂。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初探,自我总结课本知识要点,并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在讲述过程中,积累数学做题经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准确地利用简洁精炼数学语言进行口头表述,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讲述过程中,积累数学做题经验,深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此同时,学以致用,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增强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与认识。最终,在讨论结束后,通过做练习题来进一步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回归数学课本,回顾老师所讲授重点和难点,升华本节课堂的知识要点,深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根据某一节课所讲内容,布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解决问题,既有小组内每个同学独立的思考,又有小组间的交流探讨,然后以小组形式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同时伴随着教师的随堂指导。比如对于数学广角—鸽巢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口头表述,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探究,或者给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对于每位同学讲解的正确解题方法,加以学习,对于错误的解题思路,加以指正。
        四、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框架,积极探究
        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分散的,其各章节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对所学到知识反思总结,整体把握,深度探究,站在系统的角度,全面把握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并且需要不断探寻习题中的规律,不断探究解题方法与技巧,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只有将课本学习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真正地领悟数学学习的本质,这样才能够达到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
        例如,对于圆柱与圆锥的学习,综合考虑前面章节中学过的圆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整体把握圆、圆柱、圆锥等一类图形的性质、特点及应用等,让学生自我寻找其中的异同点,引导同学们自我分析,自主探究,独立自主思考,总结当中的规律,寻找解题的技巧,真正领悟数学学习的本质,以达到数学成绩的提升。
        五、结语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也符合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加新.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潜力[J].教育评论,2013(6).
[2]卢晓红.精彩从这里开始--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艺术.新课程下旬,20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