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高楠楠
[导读]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小学科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创新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事物,也能够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运用假设,帮助学生联系生活,提高创新实验的有效性,保证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有效性进行探究,致力于为其他小

高楠楠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  北京  100062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小学科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创新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事物,也能够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运用假设,帮助学生联系生活,提高创新实验的有效性,保证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有效性进行探究,致力于为其他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91-01

        引言
        科学课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其他学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为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实验是完成科学任务的主要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与能力[1],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创新实验的有效性。
        一、科学实验提假设,提高创新实验的有效性
        在小学科学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帮助学生提假设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个思路进行想问题或者是替换实验的材料条件等,通过科学实验提假设能够推动创新发展,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假设,教师也要精心的设计实验,鼓励学生通过提假设来具备较强的求知欲望[2]。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做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压扁的乒乓球放入到一杯热水中,此时乒乓球却在热水中恢复了原状,通过这项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的结论,空气在受热后体积会出现膨胀。同样教师可以使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证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有的同学会把气球套在较为硬的塑料瓶上放入热水当中,气球体积会出现膨胀,而放入冷水中气球体积会收缩,从而来证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有的同学会运用注射器来开展实验,在注射器有空气的状况下,将针头去掉后堵住针口,把注射器放入到热水当中,然而此时学生会发现推管不断的向外进行扩张,放入到冷水当中而推管会向内收缩,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实验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科学实验联系生活,提高创新实验的有效性
        由于书本的知识相对丰富多彩,如果在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状况下,那么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其难度较大,因此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好学前准备,丰富实验材料,在科学实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状况,使学生立足于生活的角度进行实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4]。


例如,教师在讲解去水垢的相关实验中,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碰到的相关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用烧水的铁壶,水壶内壁常常具有厚厚的白色物质水垢,那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有利于有效的将铁壶中的水垢去除呢?有的学生会结合实际情况,在生活中看到家长去水垢的方法,从而来进行实验设计,有的同学通过用醋来泡水垢,从而将水垢去除。有的同学会选择小苏打,通过融入水中去除水垢,有的同学用水煮鸡蛋的方法等,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法相对较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主动的进行实验,体验多种方法当中哪种方法有利于最有效的去除水垢,学生在实验后也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及时的运用到生活当中。
        三、科学实验多样形式,提高创新实验的有效性
        在小学科学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科学实验来提高创新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家长和学校之间进行联合,从而来布置相关的课外实践,由于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践作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运用讲述的实验来进行活动,比如在进行短时期观察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常常受的实验时间限制,但是在家庭内进行实验,时间和空间相对丰富[5]。例如,教师在讲解种茄子的课时,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节奏,学会种茄子的主要步骤,那么学生在家中可以将种好的茄子带回家进行观察并记录笔记,记下茄子发芽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这对于学生学习实验来讲至关重要。在讲解食物保鲜方法时,学生常常想到的方法呈现出多样性,有冷藏、密封、晾晒等,而通过多样化的事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面包片来开展实验,隔天记录食物的变化,运用文字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进行制作科技小作品,在小学阶段学生常常乐于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在讲解认识空气相关内容时,学生学习到了水的构成,那么教师要及时的进行知识串讲,使学生意识到通过触摸感受空气的存在,教师在引导学生水占据了空间后,空气是否同样占据空间的提问,从而让学生利用相关的实验,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通过这样的方法[6]。例如,有的同学会将去底的矿泉水瓶对准水面上的乒乓球竖起然后向下压,发现乒乓球停留在水底的位置,通过拧开瓶盖后发现,可以调整乒乓球在水中的位置。学生可以制作科技作品,直观感受到科学实验当中包含的众多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业紧密结合,并进行实验现象和做法的解释,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波.“管控”“放手”,还是“互动”——浅议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小学教学研究,2020(11):89-91.
[2]朱治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动手实验有效性的方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127-128.
[3]公成. 浅析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学周刊,2020(13):19-20.
[4]孔小华.有效利用“下水实验” 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J]. 名师在线,2020(13):50-51.
[5]远新蕾.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 黑龙江科学,2019,10(11):44-45.
[6]陈娇梅.“沉”入探究 “浮”出素养——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J]. 辽宁教育,2019(21):48-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