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作” 妙笔生花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陶丽娜
[导读] “无话写““写不出”“写不好”是小学生写作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如何改变写作困局,借“题”发挥是良策。围绕“话题”,聚焦话点,聚力思维,助力学生有效写作。本文结合PEP教材,通过梳理话题、创设话题、训练话题三个主要方面具体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原有“话题”,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写作能力,最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陶丽娜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中心小学  317502
【摘要】“无话写““写不出”“写不好”是小学生写作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如何改变写作困局,借“题”发挥是良策。围绕“话题”,聚焦话点,聚力思维,助力学生有效写作。本文结合PEP教材,通过梳理话题、创设话题、训练话题三个主要方面具体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原有“话题”,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写作能力,最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话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86-03

        从2014年到2019年,本市小学英语六年级的质量抽测的作文分已经从5分提高到了8分,到2020年,作文分将提高到10分甚至会再提高到15分的可能。但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却是“惨不忍睹”:空着不写,或乱写一通,或简单句重复堆叠等“敷衍了事”的情况比比皆是,失分情况,学生“下笔难”“无话写”“写不好”是常态,写作成了烦心事。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呢?我们需要给与其一定的“话题”支撑,帮助学生实现有“话”可说,有“题”可写。在《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表达写作,就是在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交际表达运用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话题”就像是一个杠杆,可以撬动写作的灵感,也像是一块敲门砖,叩开写作的思路。围绕话题,聚焦话点,聚力思维,启动知识,可以有力的助力学生“写的对”、“写的多”、“写的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点,提高实质的写作力,还笔尖一份精彩。
        一、基于教材 梳理话题
        1.研读课标,了解相关话题项目
        《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规定了话题表达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之一。话题是具体的语言内容,也是学生输出的英语技能体现。在《课标》语言知识分级目标的二级目标里,包括了有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审题和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等话题表达的范畴,同时在附录5话题项目表中,也具体罗列了包括个人情况、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居住环境、日常活动、学校等24项话题,了解了相关话题,才能有针对性的结合教材设计有效话题,进行有目的的写作。
        2.解读教材,厘清纵横话题内容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内容都是围绕具体的主题展开的,我们应对三到六年级的单元话题进行横向和纵向地梳理,对同一册教材进行横向梳理,对不同年段教材进行纵向梳理,纵横厘清教材涉及到的所有话题,以及相应话题下所涉及到的具体教学素材,同时对纵横梳理后的话题进行删选,分类整理具有代表性的写作话题,合适地话题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更具导向性和目标性的写作活动,同时更能让学生开阔思维、丰富想象。
        (图1)
        PEP教材围绕话题编排趣味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板块,在滚动、复现、融合中进行语言的训练,并在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协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在话题下引导和教师的学习指导下,学生逐步尽进行感知、体验、习得和收获,获得了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具备了借助相关话题和表述方法,对写作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聚焦文本 创设话题
        教材是最好的写作素材来源,学生在学习、习得文本知识的过程中步熟悉、熟知文本内容,并在不断滚动和复现中对文本框架、文本内涵、语言知识点有了越来越深的记忆。教师在学生逐步掌握文本内容基础上,比如核心词汇、句型及相关表达,“趁热打铁”的从文本话题出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文本话题自然地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借助所学知识创设生活化的话题并进行话题写作。
        (图2)
        1.整合板块内容,设计关联话题
        PEP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单元主题,教材内容围绕主题设计不同板块进行教学,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内容紧密关联、相互渗透又呈螺旋式上升,学生在过程中逐步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并实现语用 ,也为写作准备了丰富的素材。比如六下Unit1How tall are you?在这个主题下PartA 讲述的是Zhang Peng 和Mike在恐龙博物馆里的所见所闻,并和恐龙进行了身高的比较,涉及到的核心句型有: How tall is it? It’s...meters. It’s taller than... I’m ...meters. I’m ...er than..., 在PartB 部分,讲述的是MIke和Wu Yifan两人在鞋店买鞋的过程,涉及到了如下核心句型和短语:What size...? How heavy...? look taller, ...heavier than...等知识点。讲授完文本内容后,结合相关句型,我发现可以把板块内容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的关联话题写作,比如可以描写自己和同学、朋友或者家人之间身高、年龄、体重等的不同,于是我设计了和话题写作。                               
        这篇话题写作,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和好朋友进行身高、体重、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会很感兴趣,因为就发生在他们自己的身边,会有着特别多的感受和感触,写起来也是很有滋味的。加上写作的语言素材来源于教材文本,表达形式和文本又紧密关联,学生在掌握了教材内容的key words, key sentences之后,都能进行比较正确的表达,同时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也更加扎实。生活化的写作容易引起共鸣,有着更多的心声和写作意愿,在这样真实自然的驱动下,学生的写作会更有动力。
        2.融合单元内容,提炼适切话题
        PEP教材在单元内容安排上体现出一定的融合性、关联性和渗透性。在不断滚动复现相似的语言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对语言点的感知和学习,并逐步提高语言用能力的运用。比如六下Unit1 How tall are you?和Unit4 Then and now这两个单元,两个单元聚焦的教学内容不同,但是在语言点的学生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延伸性,换句话说,这两个单元的知识内容是可以融合的,虽然Unit4的内容更侧重于对人或者物过去和现在区别的探索和表达,但是其内容信息,表达要素,语言架构其实是对Unit1学习内容的递进和延展,我们可以融合两个单元的教学要点,结合新的语言素材,设计更丰富的话题写作。


针对于此,我创设了“My changes”的话题写作:
        (图3)
        这篇话题写作内容包含了Unit1和Unit4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涵盖比较级,突出过去和现在两种时态的对比写法,话题本身生活化,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由于学生可能不是十分清楚自己的身高、体重,因此在这次写作中,我直接固定了写作信息,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表格中的主人公,结合所学单元内容,展开写作。有了先前Unit1比较级的写作的基础,学生运用表格信息,结合Unit4现在和过去两种时态的概念运用,加上老师适时地点拨,比如be动词和谓语动词的变化要点,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顺利的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孩子,基本上可以写出 “I was 1.2 meters before, I am 1.6 meters now. I was 38 kilograms before, I am 45 kilograms now.” 等基本句型,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孩子来说,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但要写什么?往什么方向写?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意识,总体上学生的写作反馈还是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的。
        三、注重训练 提高实效
        1.同一话题 复现练习
        复现练习可以加深对写作内容的记忆,巩固写作最基础的表达,同时也能更加熟知写作要点和作技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写一次就能把文章写好的,我们可以采用呈现话题的不同述题形式,比如阐述式、框架式、图文结合式等多途径,多形式地进行滚动复现练习,在过程中领会、感悟、内化,并在形式、内容、结构上进行突破,掌握要领,最终形成写作能力。
        比如在进行有关“比较”的话题写作时,我抓住”changes”相关的核心词汇和句型运用,在同一话题的引导下,分别采用阐述、框架、图文等形式对话题进行3次复现练习,学生在多次不同的题目描述中抓住写作本质,紧密运用核心词句进行有目的性的写作。不同的述题方式会给学生不一样的全新感受,虽然话题还是那个话题,但是题目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写作时产生的厌写感。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写作,让学生对朋友、同学或者家人的变化进行仔细观察,符合孩子好奇的心,也能有效激发写作积极性,在写作过程中还带来了不少欢乐的时光。话题围绕 “height,weight,age,hobby”等方面展开,在不断地复写和领悟中,学生对比较的用法,如I’m taller/shorter than.越来越有感觉,对比较的写作内容也越来越扎实,同时在文章结构上也越来越完整,条理也越来越清晰。
        (图4)
        2.相似话题 叠加练习
        在对PEP教材进行梳理后,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教册中,虽然教材安排的学习内容不同,但话题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有些话题在同一册教材中,前后有着递进关系,有的话题在不同册中, 存在着知识点承前启后的关系,这是对前册学习内容的补充,又是对后册书话题表达的丰富。教师可以对相似话题及相似话题下共性的写作素材进行整理,组织叠加练习,对知识点进行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加深写作体验,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PEP五上Unit5 There is a big bed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围绕“某地存在某物”的话题展开教学。此话题广泛运用于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there is/are...”表示物体方位的语用交际,并逐步认知和运用,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写作表达。在六下Unit4 Then and now中,学习和表达的也是“there is/are...”句型。两个话题下的语用目的一致,区别主要在于时态的学习和运用。前者主要采用一般现在时,重点聚焦结构后名词的单复数使用情况,而后者焦点落在时态的使用,即学生是否能根据相关时间状语正确运用时态进行对比写作,相似的话题,其实是对学习内容的补充和丰富,也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可以根据话题表达进行叠加练习:
        (图5)
        在这篇对学校变化进行前后对比的写作里,我先进行了简短的旧知复习,目的是唤醒学生大脑皮层中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结合和有效运用书本原有素材,通过说、画、写等形式再强调时态的区别运用,这是写作的核心点。教材在内容安排上非常巧妙,直接给出对比句型,目的明确非常迎合学生写作心理,大大降低了这一话题写作给学生带去的畏惧感,因为我们都知道there be 句型是比较难理解的,现在又要两种时态混合使用,其难度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比较大的。在复习旧知,理解新知,搭配语言支架的推动下,学生还是能比较好的领会写作重点,且也写出了比较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文章。
        3.熟知话题 限时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通过不断训练和巩固可以把不会的事情变成拿手的事情,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写作。学生结合话题进行系统的训练后,逐渐熟知了一些常用话题,对不同话题下的写作模式、技巧和所需要运用的语言素材也达到了见题能写的效果。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限时训练,一方面检查学生对话题的敏感度,看其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写作的方向;另一方面深层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迅速在大脑里搜索有效信息,罗列要点,组织语言进行有效写作。这虽然对学生提成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难度,但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避免在考试时因为没有合理分配时间造成作文来不及写的现象。
        (图6 部分学生作品)
        在写作实践中,我会对写过的所有话题进行删选,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和话题的出现率高低,挑选出适合限时写作的练习,然后把这一类话题放到课堂上进行限时训练,其实课堂的写作效率会高于课外的写作效率,相对来说作文的质量也会比课后布置的更高一点,因此在写作教学后期,我更偏向于课堂内的限时写作。我的具体操作如下:一开始我设置的时间为10分钟,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写的时间有盈余,后来就调整到8分钟(当然,有些偏简单的写作话题,可以再缩减相应时间),在这8分钟时间里,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6分钟左右时间就完成了写作,通过批改发现学生能普遍达到了写作的最基本要求:审题正确、思路清晰、表述达意、书写工整,但对于小部分学习能力弱的孩子来说,可能还存在写不出的情况,对于这一类群体,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一段时间的限时训练后,也明显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他们对写作越来越有感觉,能清楚知道写作切入点,规范的语言表达,合理的框架布局等基本写作要点,写作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多,当然写作能力也越来越强!
        总之,写作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不断地坚持和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的,写作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进步可能会快,也可能会慢,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他们积累写作经验,内化写作方法,发展写作思维的一个艰辛而快乐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善于充分运用教材本身具备的话题,借“题”发挥地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写作平台,不断帮助他们实现有话可说,有题可作的教学目的,真正在“滚打摸爬”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7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6):109-110.
[2]缪骅 中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刊),2015(8):41.
[3]林东文 宋芹芹.我国思维导图十年研究概述[J].
[4]龙蓉 简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J].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2016,01: 215.
[5]孙丽 浅谈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问题和策略[J].教师教育,2016,09: 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