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班徽,与燕同辉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   作者:王艳梅
[导读]

王艳梅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80-02

        班徽是班级个性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一个班级的标志,也是新教育里缔造完美教室中必有的班级文化之一。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新型德育模式,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班的班徽集合了该班班主任的管理理念,韵含着班训、班级口号和班主任寄语等,是一个班级的精神象征,它是一种软文化。我的班级叫燕窝,我们也有自己专属的班徽。先给大家说一说我们班围绕班徽发生的三个故事。
        故事一:一年级过半,班级教室进行了美化,教室门上贴着我们的班名——燕窝,班名下面还有一个我们班的班徽。不久之后学校要举行运动会。这是全班的第一次运动会,又是队列比赛。看着一群稚气未脱,行为还散漫的孩子们,我特意开了一个班会,给全班做动员:我们是团结向上的小燕子,运动会里,我们小燕子一起要好好表现,敢于拼搏。话刚说完,林林站起来说:“我明明是人,我不是小燕子,我不想当动物…”
        故事二:三年级的一天,纪律部长给我汇报:“王老师,小邹和一然没有戴班徽,他们不想被扣操行分,还给我一起争论。”听了汇报,我让纪律部长带来两个孩子,问了原因。小邹说:“我的班徽别针断了,没办法戴,我揣在口袋里了,我不是故意的。”一然说:“我今天换了衣服,班徽忘了从昨天那件衣服上取下来,我也不是故意的。”“没有戴班徽相应被扣分,这是全班通过的制度吧?”两个孩子点点头。我接着问:“那制度里说了不戴分故意或者不故意吗?”两个孩子摇头说:“没有!”“那你们觉得这分纪律部长扣错了没有呢?”“没有。”“那你们觉得没戴这个问题该怎么处理呢?”小邹说:“我会用班币再买一个班徽来备着,以后遇到坏了就可以更换。一然说:“我以后会更仔细,睡前认真检查自己的东西。”
        故事三:发生在四年级的一天。我在教室里守午自习,我们班的几个孩子气呼呼的进了教室。嚷着给我说:“王老师,我们班被大队部扣分了,是有人冒充我们班。”“你们怎么知道是冒充,不是我们班自己同学违纪了呢?”“肯定是冒充的。我们刚才问了楼道值勤的同学,他们说扣了我们班的分。我们就问那个被扣分的同学是什么样子?戴了我们班的班徽没有?值勤的同学说没有,可是我们班每个人都戴了班徽啊。”
        以上三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级,也是我们班班徽戴上身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是我把班徽这个软文化如何融合进硬文化,达到文化育人的过程体现。
        一、班徽的设计过程
        班徽主要是为展现班级特色,它应该集中体现全班的智慧和思考。我们班的班徽也一样,它来源于班级管理理念,它是一个标志。班徽的设计在我将班级理念确定后,我写了一张邀请函:
        我将班名、班级理念和班级口号等写入邀请函当中。请广告公司打印了54份精美的邀请函。星期五放学前,我请孩子把邀请函带回家中,代表我双手递给家长。接到邀请的家长们参与热情相当高,接下来两个晚上,班级群里热闹非凡,有发语音的,有孩子执笔画的,也有家长亲手画的。一个周末,我默默地关注着群,也没打扰家长们的讨论。用心地记录着他们给出的每一个建议。周日我整理出一个大概的班徽图案,并给每一个细节注入意义。同时也备注着每一细节是某家长的提议。
        周一我特意将黑白色的设计初稿带到教室。我请周末与家长一起参与设计的孩子给大家讲班徽设计时的想法,孩子们听的认真,也很快就理解班徽蕴含的意义。接着,我请孩子们帮班徽着色。要求是需说出选择的颜色有什么意义?“绿色是希望的颜色,有春天小燕子飞回来的意思。


”“红色代表阳光,小燕子喜欢晴天。”……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我慢慢将初稿着色。一份由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完成的班徽设计稿,很快也得到了全班家长和孩子的赞誉。
        班徽的设计完成,也标志着全班班级文化建设有了灵魂。我们燕窝的班徽也体现了我们的班训和管理理念。燕子有勇敢、勤劳等美好的寓意。班徽里一只站在窝外,羽翼渐丰地小燕子,它看着天空,准备向广阔的天空飞翔。燕子身批四种颜色,红色代表阳光,蓝色代表活泼,绿色代表向上,紫色代表团结。简单的设计寓意着燕妈妈对全班同学的寄望:做一只快乐翱翔的小燕子。
        二、戴班徽前的思考
        教室门上贴上班徽是班级软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开始前的造势活动,令观众更加神往。我的小燕子们入场了,却不时徘徊在门外,就如故事一中的林林。
        当一语惊人的林林说不想当小燕子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孩子不想当小燕子,看似只是他很童真,在说实话。往深了想,他对自己小燕子的身份还不认同,他在这个班还没有归属感。而这样“不认同”的孩子应该不止林林一个吧?更多一些“不认同”,那班级何来凝聚力呢?
        怎样更快地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呢?当我看到少先队员胸前的红领巾或者队徽里,我一下子有了主意。给孩子们一个小燕子的身份,必须是班级独有的,能代表我们表的。那就戴班徽吧!
        我立即在网上联系广告公司,新手将设计图稿发给对方,批量做了类似队徽大小的一个燕窝班徽。当第二个星期发给孩子们的时候,他们迫不及待地给自己戴在胸前,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喜悦和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接下来更是经常会听到他们在其它孩子们面前“炫耀”着:“看见没,这是我们燕窝班的班徽,只有我们小燕子才有。”他们那份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也真正体现了班徽的凝聚力。
        三、戴着班徽的管理
        戴上班徽就有凝聚力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凝聚力更多需要学生的内驱力。这就是班级的制度。
        故事二就是对戴着班徽孩子们的管理。它需要与班级的软文化相结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建设是否落实与执行,关键在于制度。孩子们认同了小燕子的身份,立规矩也就不难了。我逐步给小燕子们立下了:燕窝的班规、各部门管理细则、燕窝班各项评比制度等。各项制度有奖有惩,奖励中的一条就有必须坚持佩戴班徽。没有佩戴班徽也由孩子们自己列了惩罚制度,扣操行分。也正是因为有了制度护航,故事二中小邹和一然最终才会因为一个班徽欣然接受惩罚,吸取教训,感悟成长。一个小小的班徽无形中规范了班级学生行为,让学生个人逐渐有了共同的追求和意识,戴着班徽就应该严格按照燕窝班规来要求自己。  
        四、戴上班徽的共荣辱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一个班有了极厚的文化氛围,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和努力向上地积极的精神风貌。戴上班徽有效地把硬文化和软文化相结合,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
        正如故事三中的孩子们,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也有深深地集体荣誉感,这会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为班级荣誉护航的行动中,促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
        写在最后的话
        我们的班徽,是燕窝的图腾,燕窝的象征物,它的意义如何是人为赋予的。对于局外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但对于我们班里的孩子们来说,它是只属于这个燕窝的,它体现着一个班级精神生命的走向,是由师生亲身经历、共同创造的。戴上班徽,我们是小燕子;戴上班徽,我们与燕窝共荣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