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郎旭一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郎旭一
[导读]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九中小教育集团密地外国语学校

        四川省  攀枝花市  617000
       
       
新的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善当前体育教育薄弱的现状、创新体育教学,成为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教学思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中一定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要求,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锻炼,尝试新的体育项目,唤起了学习的需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在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要作为体育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营造一种民主、平等、活泼的教学环境,以达到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提高了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教学,必须要精选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等,教学时将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练习时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指利用学生都知道或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导入课堂中,经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想象力丰富,直观形象思维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创建丰富的请教教学,将直白的教学情景化,把学生带入到愉快的心境,使教与学产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把体育课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四、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
        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在学生时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五、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强调身心同步发展。
        教师必须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以便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施教,以达成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由于学生的性别、年龄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先天身体素质有差,在体育课中,个体差别很大。如果搞“一锅端”,则必然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可尝试分组教学,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状况,因材施教。将相近的同学分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学习目标,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让他们有机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扮演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优化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体育教学会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同时也在不断出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要想让新课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教学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要从一切地方入手,潜心钻研,勇于创新,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受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