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孝德文化的建设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杜涛
[导读] 在当前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人才的方面的竞争。所以,教育部门应当中小学开始抓起,全面地提升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的花朵,对于他们的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在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当中,他们的德育教育素质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有利于学校塑造一批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竞争奠定良好
贵州省德江县复兴镇梅子完小  贵州省  铜仁市  565211
        摘要:在当前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人才的方面的竞争。所以,教育部门应当中小学开始抓起,全面地提升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的花朵,对于他们的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在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当中,他们的德育教育素质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有利于学校塑造一批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校园;校园建设;德育文化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对学生启蒙,帮助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所养成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对其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并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养成成熟的价值体系和十分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将会令其受益终生。小学阶段的教育,相比于智育,德育更为重要。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德育教育意识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文化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文化知识学好了,才能在以后的升学和工作中找到出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更不用说把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了。学校虽然为学生安排了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没有认真落实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直接按照教材的内容讲给学生听,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没有将德育课程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得教学内容空洞无物。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拼成绩,把思想品德课换成语数英等基础学科,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与其花时间去教育学生,还不如多上几节“正课”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轻视德育的思想使得学生的德育教育被严重忽视,阻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小学德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组织者,而优秀的教师团队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为小学生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指点和引导。但是,目前很多小学都存在德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部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管,并没有派遣专业的德育教育工作者,从而对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育,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讲课,很少与学生互动和交流,讲课形式过于枯燥乏味,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渗透时也是采取灌输式教育方式,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但是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不同的,它需要学生在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与知识产生共鸣,才能够达到教育渗透的效果。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设置课外德育教育课程,从实践中塑造学生们的思想品德
        要想做好小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单纯地依靠书本是不行的,要将书本等教材上的德育教育理论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学校可设置课外德育教育课程,老师带领学生们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引导和帮助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得小学生们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鼓舞、启发和教育,还能够培养小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相互帮助、共同鼓励。学校的老师们也要引导小学生们多帮助他人,养成助人为乐的精神,多关心和爱护其他同学,视同学为兄弟姐妹,真心实意地去帮助和关爱同学。
        (二)改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德育实施方案,企图找到最有效的德育管理方式,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正因为道德总是引人向善,德育对一个人最直接的作用就体现在日常行为习惯的改变上。通过各项管理举措,比如:规范升旗仪式,开设绿色广播站,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懒懒散散,仿佛经历了一次蜕变。与此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展开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平台,文化蕴含美德,而美德本身就可以作为德育的素材,随着活动不断开展,学生的道德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积极构建完善的德育教育网络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德育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性和生态化的循环工程,其不仅要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还要动员家长和社会共同为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教学作出贡献。家长也是小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生活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社会也需要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只有构建了完善的德育教育网络,才可以为小学生提升道德素养和形成高尚的品格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大自然,谢谢你”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和家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花草。与此同时,家长和教师自身要做到以身作则,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社会也可以在公交站牌、公园等小学生经常外出的场所设置一些宣传标语,进而为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构建完善的德育教育网络。
        (四)注重德育教学的实践性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将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多开展一些德育活动。教师在对策划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对活动的内容严格要求,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充分融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实践时,要把“教育性”和“实践性”始终贯串于实践活动的始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等精神,层层递进,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
        结束语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尚未形成成熟、完备的思想道德体系,是非价值判断能力不佳。此阶段的学生更需要各方对其进行思想、道德上的积极教育和引导,德育工作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朱静.论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才智,2019(36):144.
        [2]尹作芹.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135.
        [3]秦小冉.浅谈小学德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Z1):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