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陈妍
[导读] 良好的班级集体建设是保障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凝聚力,既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做学习与班级管理的主人。但是目前学校的班级管理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的管理技巧与理念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班级管理中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的建设。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良好的班级集体建设是保障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凝聚力,既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做学习与班级管理的主人。但是目前学校的班级管理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的管理技巧与理念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班级管理中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班级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师要积极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打造具备班级特色与风格的优质班级管理模式,加强自身的班级文化建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方位资源同时利用,让班级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校,焕发出有机自主的升级与活力。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教师缺乏耐心践行科学的管理模式
        实话说,现在我们关于小学班集体建设的相关研究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而且一些学校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被新闻媒体宣扬报导。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班集体管理实践中,却存在很大的阻力,要践行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与理念,首先教师要学习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其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需要花费教师许多时间与精力。一些教师也能够体会到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好处,心里是赞同新型班级管理理念的。但是在我们针对一些老教师调查之后,一些老教师给出的答复是,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这么管理、这么教的,真正改变起来,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且家长也不一定支持和理解。
        其实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真正实践起来也很难,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参考学生的建议,把班级管理的主导权下放给学生,聆听学生的集体诉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受影响,这对教师来讲,是非常繁琐与复杂的工作,相对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来说,要花费更多的事件与精力。传统的班级管理,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一般是没有决定权的,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就负责实施,这种现状在农村小学里更为明显,因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访谈时,在针对你最怕哪个老师这个问题的结果统计中,小学生大多数是最怕班主任,因为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是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相对其他老师来讲,班主任也是需要更加严厉的,尤其是针对一些问题学生,只有严厉的老师,才能镇压住这些调皮的后排学生。而许多农村家长的观念中也这样认为,教师就应该管的严格一些,孩子在学校不听话,老师就可以惩罚他,只要学生的成绩好,如果管理,家长是不大重视的。因此对于学生的诉求,家长一般也是倾向于教师的观点,这样错误的教育观念,对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建设来讲,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忽视学生的情商与性格发展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但是真正改变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还需要长期的时间积累,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发展、行为习惯养成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现在还有许多家长与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专注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小学生人际交往方面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的培养。尤其是现在小学生在家都娇生惯养,性格发展中的缺陷比较明显,班级管理中通常忽视了这些内容,这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二.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
        现代教育观念指出,教育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的过程,师生之间亦师亦友,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信任老师,尊师重道,是我们追求的师生关系理想化建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再保持传统的教师绝对权威的观念了,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将班级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设立,培养班集体管理朝着学生完全自我管理的方向努力。
        (二)提升班主任科学管理能力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灵魂人物,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管理能力与管理理念决定的,班主任管理能力强,班级管理的自然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而班主任管理能力不足,班级表现出来的状态自然就是杂乱无章、混乱无序、懒散涣 散。这就给了我们启发,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班主任老师是关键,要改变教师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纠正错误的班级管理模式与理念,学校与教育部门要注重革新教师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新的科学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要给予教师更多进修研习的机会,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促进教师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革新。同时学校工作要学会为教师减负,尽量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工作,减轻当前班主任教学任务过重的现象,给予班主任老师时间与精力实践班级管理方面的改革。
        三.总结
        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打造优质班级管理体系,也不仅仅是依靠出台几个政策就能落实到实处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自身班级管理能力,创新班级管理新模式,接受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应用于完善,逐步实现班级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孙树花.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000(009):85-85.
        [2]汪传杰.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研究[J].好家长,2018(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