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知识逻辑体系的探索性研讨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李鹏
[导读]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 [1]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  扬州市  225006
        摘要: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 [1]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关键词: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国情;战略目标;社会主要矛盾;三个“起来”;新时代新方位;中国梦民族自信不忘初心
       
       
一、逻辑体系
       

二、知识分析
        (一)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国情  战略目标  社会主要矛盾  三个“起来”  新时代新方位
        1、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是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
        2、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在1987年4月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三个“起来”定位社会主要矛盾和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站起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富起来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制定出“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于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
        (二)中国梦民族自信不忘初心
        1、中国梦,是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实质内容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概括为“一三四五五”:即“一个坚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即坚持党的领导。“三个必须”是指,走中国道路即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四个全面”是指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五大理念”是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个建设”是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3]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
       
        参考资料:
        [1]德慧阁刘报致敬《中国梦》-世界人民代表大会 .网易[引用日期2014-11-23]
        [2]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7-10-18]
        [3]论十八大报告的“三个自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2017-12-13]
        [4]汉语盘点:2019年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1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