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门券收藏文化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陈欣
[导读]
合肥老年大学  安徽省  合肥市  232007
        全国门券收藏大展是门券收藏界的盛会,为什么会聚集大家的目光?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给了门券收藏无限发展空间;传统手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增添了门券收藏无穷的魅力;景绣河山万里画卷,壮丽多娇,赋予门券收藏无尽的风采,还有,门券收藏界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不断探寻,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投射了七彩阳光。
       
       
一、思考——传承脉络
        我对收藏的理解,不是把好东西,收起来,藏起来,就叫收藏;不是藏品越多,就越棒;藏品越值钱就越有收藏价值。收藏家,是要把他(她)们的藏品传承下去,不光指物件上的传承,精神上的传承更重要,那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收藏家。说起来可笑,有一段时间我为门券疯狂,来到家里做客的每位朋友,我都会把话题全部集中到门券收藏上,我会给她们介绍,在中国不同的城市有一群痴迷的门券收藏爱好者,他(她)们收藏的不只是一张张花花绿绿作废的票证,它代表了一段历史;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代表了一个人从年轻到花甲一直坚守的梦。
       
        二、思考——求索历程
        时间回到2007年,湖北黄石“中国第八届艺术节”全国第15届门券大展。大家纷纷投来惊奇的目光,‘她连地方小展都没参加过,却拿了全国银奖。’可是你们知道吗?她花了20年的时间,一直在磨她的铁棒,相信有一天能磨成针,她终于如愿了。她的成功有一半是她父亲传承给她的。父亲把他所有的门券全部交给了她,告诉她门券背后的中国文化渊源,和她讲述中国传统历史故事……这些花花绿绿的门券,代表了父亲对伟大祖国的深情。老师们还记得吗?我和父亲一起参加了那届盛会,是他这位老门券收藏者,把我带进券界门坎,让我领略了门券收藏的文化厚重和集券氛围的温馨和谐。


       
        三、思考——薪火相传
        时间停在2017年,当年的她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实她一直在门券收藏圈里,思考、沉淀,并没有走远,前辈老师时不时的会拽拽她那根放飞的线。门券收藏分门别类,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把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我认为把太多的精力关注到金钱方面,视野太小,我宁愿守着那份孤独,和老师们携手一起在门券收藏研究事业上不断开拓,辛勤耕耘。
        人的兴趣爱好是广泛的,志趣是一种理想和追求,牵连到人生的价值和取向。爱好有三种境界,从兴趣开始,然后变成乐趣,最后成为志趣。志趣不仅是要把感兴趣的事情做好,还要为之努力和奋斗,在做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只有将一件小事打磨到获得自我满足与外部肯定时,兴趣才会发展为志趣。在全国门券收藏的圈子里,很多老前辈就以他们对门券特别的挚爱,把兴趣变成了志趣。有的甚至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撰写门券书籍,编辑门券报刊。花费多年积蓄办个展,开办门券博物馆,办门券网站,这就是一种难得的传承精神,这就是值得弘扬的宝贵品质。我们的收藏是大众的收藏,是为社会,为国家的收藏,我们要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尽自己微薄之力,做最好的自己。通过耳濡目染,一起看收藏书籍,一起做贴片展集。我也培养女儿有了共同的爱好,2015年8月,我带着女儿和她的第一部展集《仙境黄山》,参加了在四川宜宾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全国旅游门券邀请展》,当时12岁的小姑娘成为全国参展年龄最小的门券收藏爱好者,接力的火炬,薪火相传。
       
        四、思考——任重道远
        收藏的成就,不完全在于藏品的数量多少和价格高低,还体现在藏家持之以恒的精神品格,体现在对收藏文化的推崇和研究。无论是哪路的藏家,都要有一份为祖国,为文明而一世收藏的主观心愿。以个人之资金,尽毕生之精力,日集月累,聚沙成塔,给自己,给后辈,给国家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纸寿也不过千年,只有收藏的境界是高尚和长久的。站在历史的高度看,藏品归谁所有并不重要,因为这是一种暂时的物件交流现象,物质的份量永远轻于人类文明的传承,我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从一些券界藏家奉献的义举里,领悟了收藏的价值取向和现代意义。门券收藏,只要能弥补国家文博展览不足,能保留一些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文物,能增加馆藏文物的资源,我们都要认真收集,悉心研究,发掘券中的文化因子,发挥藏品的社会教育功能。这是一种收藏境界,值得券界推崇发扬,值得藏家代代相传。
        弘扬门券收藏文化的主旋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收藏力量,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门券收藏发扬光大之路就是如此。我们要在这条艰辛难忘的收藏之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迎接门券收藏发展的七彩阳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