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刘姝萱
[导读] 热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性是生活化,那么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活动也必然要朝着游戏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游戏与教学关系处理不当、游戏组织方式不当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以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和课程观。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热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性是生活化,那么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活动也必然要朝着游戏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游戏与教学关系处理不当、游戏组织方式不当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以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和课程观。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研究
       
       
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课程标准指出,幼儿园的学习活动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深入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醒我们幼儿教师,要不断审视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把握游戏化课程的科学方式,切实渗透游戏化的理念和精神。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当前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处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在国家教育部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幼儿园课程去小学化的工作正在稳步进行,这是幼儿园课程去小学化,走向生活化、游戏化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游戏化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面对学前教育领域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些幼儿园出现了缺少转型经验,跨步太大的现象,对已经习惯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难以转变,对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没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和经验,为了避免幼儿园课程小学化,一些幼儿教师的教育立场开始动摇,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处理的不够科学,对游戏化课程的理念,理解的不够深入。
        (二)游戏组织形式不恰当
        游戏的组织形式不恰当,主要表现为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游戏的组织完全是在教师的掌控之下,教师对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投放、规则制定全都亲力亲为,幼儿成为了执行命令的无思想的个体,这样游戏过程中,缺少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整个游戏过程都缺乏幼儿自主发挥的空间,限制幼儿的游戏体验。另一种倾向是幼儿教师对游戏化课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力度把握不准,对幼儿的游戏组织采取自由放任的方式,将主导权完全交由幼儿,这样游戏多数没有规范,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收获也很少,只是获得了浅层次的娱乐,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游戏是课程的一部分,课程通过游戏的形式表达出来,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提升课程建设的水平与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正处于学前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单位与幼儿教师要形成科学系统的儿童观和科学的教育观、游戏观,才能紧跟上学前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不断变化的新要求。

幼儿通过与外部成长环境的互动实现认知、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建构,这一过程幼儿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行为主体,教师只做必要的保护与引导。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1]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2游戏是联系幼儿活动与教育之间的沟通途径,游戏化的精神与理念是课程游戏化的根本所在。
        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改变幼儿教师传统教育观错误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之后,首先解决幼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帮助幼儿教师明确实行课程游戏化的原因,帮助幼儿教师确立正确的幼儿游戏观。在处理幼儿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时,明确了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之后,游戏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可以通过游戏活动中直接获得,还可以再通过游戏融入生活经验与发展之间的逻辑联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养成自主性,主动获得经验与心智发展,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施教技能之后,教师对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做出准确的选择,可以做到幼儿教学去小学化。
        (二)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游戏活动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也就是与我们常用的集体教学相比,更加灵活与自由,更有利于幼儿教师根据幼儿个性,开展个性化教学。幼儿课程小学化现象严重,与现在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也有直接的关系,一些幼儿园会根据幼儿的成绩排名,靠前的才能进入定点的小学中进行学习,因此社会风气强化了应试教育的体制,家长和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去小学化过程中,也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制衡着,要强调幼儿课程的游戏精神,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幼儿游戏并不能简单的被认定为在幼儿园中浪费时间,学不到知识,幼儿教师没有认真教,这些理念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给幼儿教师实施课程游戏化也带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对幼儿进校评价时,要进行全面的评价,从多个角度来评价,注重幼儿的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加强家校合作,获取家长支持
        幼儿园游戏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儿童家长的理解与配合。[3]尤其是现在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望子成龙的期望越来越高,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认为儿童在幼儿园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游戏,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学不到知识,浪费金钱和时间,还会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与特长班,家长的这种只有提前学习文化知识才是正道的意识,给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工作实施,带来了巨大的阻力。这主要是跟家长错误的观念有关,改变家长传统的、不科学的教育观念,消除家长的误解,使家长在观念上接受游戏教学,就会促进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进程。
        参考文献:
        [1]徐 皇君.让孩子在有 准备 的环境 中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 14,(3)
        [2]杜威 .我们 怎样 思维—— 经验与教育 [M ].北京:人 民教 育 出版社,1991:173
        [3]丁月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On the Practice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rough Games[J].学前教育研究,2015,000(012):64-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