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探析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4期   作者:王应超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要求教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把握整体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标,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地理知识重点。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六中学  贵州省  毕节市  5531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要求教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把握整体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标,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地理知识重点。
        关键词:创新教法;高中地理;主动权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及时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创新可以促进地理教学科学发展,创造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设计教学结构时,教师要分析整体教材内容,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同时结合学生年龄发展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快速形成地理知识感官认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个性化认知。在社会变革中,创新为人力发展提供动力,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同样需要学生可以在地理学习阶段形成创新意识,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课堂教育
        在教育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使得学校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观念提供了支持。因此,教师要重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紧跟学校发展理念,培养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地理课堂的重要作用。突破自身的传统经验,接受全新的教学体系,让课堂可以从不同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课堂环境符合现阶段的学生水平,改变课堂思维模式固化的现状。教师在打破固有观念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课堂上的创新效果,切记为了创新而创新,只追求形式,不顾实际效果,违背了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认识的初衷,影响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将创新模式有效应用。
        二、课堂导入内容要有启发性和艺术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艺术性思想合理融合到教材体系之中,可以让教学呈现出立体的层次结构,使学生快速掌握地理新知。在课堂开始前的导入阶段,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会起到助推学习进度的作用。因为每一节教学知识的展开,都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将教学导入体现出艺术性的情境,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分析内容主旨,激发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师渗透本节教材内容,构建学习背景。通过结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掌握水平,选取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巩固原有知识,引发对新知的好奇心理,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
        比如在学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整理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出一段微视频,将我国西北荒漠化现状利用丰富的影像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形成清晰的具体认识。荒漠化已经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造成严重阻碍,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此政府要大力出台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人力物力及资金支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善环境,同时也要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发挥地理教学的教育作用。


        三、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为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需要教师合理提问,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拓展思路,形成个性化的认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得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推进教学进度。教师还应把握提问覆盖的知识层面,使学生可以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整合答案的过程中,可以从整体上归纳知识重点,不是从单一的方面寻找答案,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得到创新性的锻炼。当教师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的时候,往往是发现了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不被固化的思维约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大气环境》一课时,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大气中存在的氧气等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又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光合作用原料,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大气环境中的哪些物质,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呢,学生通过思考日常生活方式,可以得出很多方面的答案,比如飞机能够大大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就是因为大气环境中有平流层的存在,让高空飞行得以实现。对此同学们激发了学习热情,能说出很多大气对人类的作用,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习要注重满足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使学生参与到探索新知当中,不断培养学生形成积极自主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追求创新教学模式时,要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独立思考。在高中阶段,地理知识层次逐渐提高,知识难度也随之加大,为了避免学生对教材知识产生畏难情绪,调动他们的情绪,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利于培养学习信心。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水平的掌握速度不同,发现知识的兴趣点也不尽相同,在系统的地理知识框架下,教师要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让学生不再觉得地理学习是枯燥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趣味课堂,让学生从内心发现地理中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得到情绪的放松,比如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还有诙谐幽默的语言,都能让学生感到亲切,使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有共同话题,让学生愿意跟随老师的引导,掌握地理知识。
        五、课外活动的创新安排
        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人文素养。对此不仅要掌握教材重点,也要增强实践能力。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也使得教师忽略了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实践锻炼。为了使学生能够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任务,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清晰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能力。比如在学习了风向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身边的工场,观察工场在选址时是在城市的下风向,这样工场如果有一些气体需要排除,就不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开展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一些地理知识,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问。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普及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在新课程改革的促进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师通过锻炼学生提高创新性思维,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地理学习中提升学习自信心,在未来的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